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32.5岁

来源: 深圳商报   2022-06-14 19:18:42

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32.5岁,青春力量在这座年轻城市中蓬勃闪耀。读创/深圳商报今日推出“与青春同频与城市共振”特别报道,展示年轻奋斗者在深圳成长打拼的追梦故事和人生感悟,呈现深圳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梦所愿,凝聚青年共识、激发青春活力、助力建功深圳。

何皓(1991年出生,深圳光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深圳给年轻人提供了一张车票

兴趣爱好:阅读、行研

格言:努力才有未来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刘琼

天才少年、归国创业者、深圳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991年出生的何皓是耀眼的。

作为国内第一家单分子检测技术公司——深圳光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何皓2008年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15年硕士毕业后赴悉尼科技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19年博士毕业后,何皓在深圳创立光与生物,围绕单分子检测技术的超高灵敏度优势布局重疾早筛赛道,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三大应用场景,成为利用蛋白质组解决重疾早筛的领跑者。

为何选择深圳创业?还得从何皓参加两次创业大赛说起。

2017在悉尼科技大学读博期间,何皓参加了由教育部和科技部主办的“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后他回国参加颁奖典礼。为了让留学人员更好地感受国内的创业平台和环境,主办方带着大家在深圳等地走了一圈。“那是我第一次来深圳,‘年轻’是深圳给我的第一印象。而且大环境很包容年轻人,很适合创业。”何皓说。

2018年,深圳市政府向何皓发出参加深圳市创新创业大赛的邀请。在获得大赛国际赛三等奖后,何皓再次来到深圳。“一年多不见,变化真快。深圳就像年轻人一样,很有朝气,追逐变化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点,也是年轻人的兴奋点。”

2019年,何皓回国选择深圳创业,成立了光与生物。次年即完成了2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在创业过程中,何皓再次感受到了深圳市各级政府对创新创业者的鼓励与支持。

如今,何皓带领的团队由最初的10余人,已扩充至37人,其中研发人员24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28岁。在何皓看来,年轻人愿意来初创公司,首先是对新技术的认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深圳的创业环境。“深圳给年轻人提供了一张车票,在这座将‘创新’写在基因里的城市,众多创业公司成功的榜样力量,鼓舞着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李晓骥(1990年出生,任职某大型互联网公司):

深圳永远为不甘平庸者提供机会

兴趣爱好:闲暇时读书、看剧,偶尔会爬爬山

人生格言:“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黄顺

“我骨子里的冲动和激情依旧,现在更增加了稳重和耐心的比重。”2017年结束欧洲工作回深圳发展的李晓骥,今年32岁,如今在某大型互联网公司任职。

李晓骥出生于1990年,从小在西安长大。18岁考上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念硕士研究生,之后在欧洲工作了三年。之所以回到深圳求职,是因为他一方面希望体验更有挑战性的生活,另一方面觉得“只有在国内才能扎根得更深”。

李晓骥告诉记者,回国后,他在码隆科技担任人工智能领域的项目经理,协同30个人的国际化团队。“如果在海外,就很难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从长线来看,在国内机会可持续性强一些。”

他说,在海外的生活相对单调,自己不愿意时间就这么流逝,想让生活多一些变化和可塑性。如今,李晓骥任职于某大型互联网公司,负责人工智能在相关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对于自己的人生状态,他表示挺满意。“疫情前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在逐渐变成了求稳的风险偏好。但是我对于挑战自我、拥抱变化的期待是一直没变的,我这两年多里,也一直为自己的下一阶段做着准备。”李晓骥说,这源于深圳吸引他的几个“闪光点”:深圳永远是改革者的热土,也永远为不甘平庸的人提供最多的机会;在深圳能遇到有同样想法的人,可以相互砥砺,也可以相互帮助;深圳拥有非常大的包容性,这包容性不光是面对不同的外来者,亦是能善待深处高山和低谷不同状态的人们。他表示,随着阅历的丰富,自己变得更为稳重和有耐心,“但并不代表我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丧失了创业者一般的激情,更不代表我会任由机会在面前流逝”。

李晓骥说,未来,他希望做一个创造越来越大价值的人,成为新时代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魏民(1989年出生,佳简几何创始人兼CEO):

我更愿意跟一个同频的城市一块成长

最喜欢深圳什么:务实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刘悠扬

出生于1989年的魏民,身上耀眼的标签是28岁那年荣登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但他更愿意向人们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产品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来自深圳的创业者,带领着一个200人的设计团队——佳简几何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魏民作为佳简几何的创始人兼CEO,8年来带领团队孵化了上千个项目,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180余项。回望来路,魏民认为,这一切和他选择深圳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1年11月,魏民第一次踏上深圳的土地。在此之前,他刚大学毕业在杭州工作了三个月,“我那时还年轻,想去一座奋斗的城市。如果这个城市也相对年轻,也需要成长,也希望改变,那我更愿意跟一个同频的城市一块成长。”魏民选择了深圳。他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年,自己揣着400元来到深圳,参加“三诺杯”中国工业设计大赛的最终答辩,拿到一个大奖和2万元的奖金。就是这笔钱,成了他在深圳点燃梦想的起步经费。

10年过去了,从租房子、找工作,再到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创业做设计。从20岁到30岁的这一段青春,把汗水和热血抛洒在深圳这一片土地,魏民并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深圳给了他归属感。

在他看来,“年轻”“梦想”就是深圳最大的文化。正是这种城市特质,助力他从初出茅庐的设计师成长为深圳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从一个小县城来的毛头小子到福布斯“30岁以下30位精英”榜,从三个人的小团队到国内头部设计服务商,有上千件的设计作品在各大平台上售卖,越来越多人喜欢甚至期待他们的出品。

魏民说,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同时也是世界供应链的核心腹地,对从事产品设计、创业都有很大优势。“也许是行业原因,我的个人感受是深圳人的平均年龄似乎比32.5岁更年轻。”魏民认为自己这一代人要做的是能够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特色、东方审美的设计,“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带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美好。”

于林冲(1989年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主治医师):

温暖的深圳是成就青春梦想的地方

兴趣爱好:踢足球和拼模型

喜欢的格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通讯员马晓群

“深圳是伴随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的梦想启航的地方。从懵懂的孩童成长为一名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我对深圳充满感恩之情。”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肛肠科主治医师于林冲医生是一名“深二代”,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他就跟随父母“扎根”深圳了。

父母在深圳的奋斗经历,让出生于1989年的于林冲感受到了深圳的开放、包容和创新精神。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于林冲在2017年选择回到深圳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于林冲就积极报名到广中医深圳医院发热门诊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于林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直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每次接到大规模核酸采样的任务,于林冲都和同事们争相报名。2022年3月,他和同事们进驻福田区沙头街道上沙椰树村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每次采样工作结束,他和同事们脱下防护服时,都已经是汗流浃背。于林冲说,“能够亲自参与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工作,这是我执业生涯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特别有意义”。

于林冲的业务专长是各种肛门良性疾病的诊治、结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的手术及中医药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名热衷于医疗科普宣传的医生。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人认为肛肠类疾病羞于启齿,久而久之就把小病拖成了大病。怎样让更多人意识到肛肠疾病久拖不治的危害大?如何做到未病先防?于林冲结合肛肠科专业知识在网络上进行科普宣传,随着粉丝量逐渐增多,他把科普内容扩大到肛肠科之外的医疗领域。于林冲告诉记者:“我希望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帮助生病的人得到及时救治,帮助他们在治病过程中少走弯路;也能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理念,做到未病先防”。

蓬勃发展的深圳,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到深圳寻梦的青年人实现梦想。于林冲说,“温暖的深圳是成就青春梦想的地方!”

李天驰(1990年出生,点猫科技企业创始人兼CEO):

我们希望给全世界不一样的选项

爱好:看书、打篮球、养宠物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刘娥

创立7年,点猫科技早已成为中国青少年编程教育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企业创始人、CEO李天驰,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我们希望给全世界不一样的选择,而这个选项来自深圳。我们的愿景是让孩子们多彩的创意得以完美呈现的同时,也满足我们对科技探索、对企业影响力的追求。”

2018年3月27日,李天驰登上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2021年获深圳市青年科技奖。1990年出生的李天驰近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点猫科技员工将近3000人,平均年龄为25岁左右。

2015年,身在德国柏林的李天驰,毅然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学位回国创业,因为他看到了少儿编程行业的广阔前景:“青少年编程软件的研发,发达国家早已步入正轨,这一赛道国内选手却很少。”

拿着与合伙人孙悦二人在欧洲读书的20多万奖学金,李天驰在深圳创立了编程猫。“和硅谷的车库创业文化相似,深圳很多创业公司和我们一样,从小区楼租房组建初创团队,慢慢发展成为一家独立公司,成为有影响力的企业。”

点猫科技的企业文化,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年轻,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

他坚持独立研发适合孩子学习的工具,陆续推出了编程工具Kitten等多款多语言多平台少儿编程工具,而且都相继成为爆款。为中国产品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

他深知科创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推动编程教育普及。公司深耕教研内容和师资服务,面向公立校输出一站式编程教育解决方案。目前已与清华大学、香港大学、人大附小等17000余所公立学校开展课程合作,覆盖全国200余座城市。公司占据的青少年编程教育市场份额在45%左右。

“深圳的整体环境、配套设施,对于海归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回首来深创业历程,他说,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务实、绝不妥协的深圳科技人,共同致力于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高诺(1987年出生,工业四库创始人、港籍青年):

我们见证了前海热火朝天的建设

兴趣爱好:徒步、跑步、阅读

格言:顺势而为,勇往直前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范宏韬

“以前要一个小时,现在走南坪半个小时就搞掂了。”从龙华的家去往前海梦工场的路上,工业四库创始人、港籍青年高诺向记者讲述起在深圳创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1987年出生的高诺与很多香港青年一样,在求学期间碾转了国内外多个城市,在香港初中毕业后他随家人到上海读高中,随后又在南京读了大学,直到2011年在英国硕士毕业后回到香港的一家知名投行工作。

高诺回忆,当时就职的企业薪资待遇还算不错,但是后来他发现,企业高层都是美国人,“这种制度下,个人的晋升空间实在有限,我就想跟几个伙伴一起创业试试水。”

2016年,高诺与团队成员在深港青年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随即前海管理局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高诺回忆:“那时前海大部分地方都还处于建设阶段,但前海梦工场的创业环境以及物业管理水平彻底打动了我,不逊于香港最优质的产业园区。”随后他与团队便来到深港青年梦工场,创立了“工业四库”,主要研发和设计专业级移动机器人系统和方案。

从创业角度来说,粤港澳大湾区是科创企业发展的一片沃土,高诺说:“以前在香港创业,要找工厂生产一些智能制造配件,花费各项成本较大,工期也特别长。如今在深圳创业,我们在本地可以找到全球最齐全的电子元器件,然后在周边城市就能找到价格便宜、工期快的代工厂家,很快就能给客户供货。”

经过多年研发,目前团队已与国内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关系,在智能驾驶和主被动安全测试中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

“我们见证了前海经过热火朝天的建设,变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商务区。”高诺认为企业发展壮大与前海的创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前海不仅给我们这些香港青年提供了完善的创业和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这里拥有优质的科创环境和公平拓展市场的机遇。

胡鹍辉(1991年出生,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希望自己成为敢闯“无人区”的企业家

兴趣爱好:健身、跑步、下棋

格言:人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苑伟斌

“亚辉龙成立于2008年,至今走过了14个年头,由十几人的小团队成长到创业板上市,坚持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并在行业内占领一席之地,我们立志成为体外诊断领域的民族企业,为中国人的健康诊断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优秀产品。”亚辉龙董事长胡鹍辉说。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产业体外诊断领域(IVD)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300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国内三甲医院占有率超过50%,同时,产品也已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市场的青睐。

1991年出生的胡鹍辉表示,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青涩少年,到管理数千员工的民营企业家,我的成长更是受益于深圳为民营企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以及对创新创业者的尊重和支持。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我也时刻铭记着自己肩上的责任,尽己所能、发挥优势,反哺社会、反哺国家。比如新冠疫情期间,亚辉龙是全球第一批自主研发生产出新冠检测产品的企业之一,我们一方面将产品做精做好,保证中国制造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我们还捐赠了共计价值数千万元的新冠检测试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胡鹍辉说,做企业,不只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更是为了以一家企业的创新技术、核心理念、科研成绩,推动一个行业向前发展,从而助力国家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在发展过程中,自主研发了磁微粒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技术,打破了国外巨头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胡鹍辉认为,大多深圳人具有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敢闯无人区、敢做弄潮儿的先行示范特质,他同样被这样的特质深深吸引。“未来,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开创者、敢闯‘无人区’的企业家,其次我更希望能结合时代的发展,跟随行业的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奋斗,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深圳企业家。”

倪楠(1989年出生,中建三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工程部经理):

希望与深圳同心同行同发展

兴趣爱好:烹饪,看电影

最喜爱深圳:快节奏,有事儿真上,只要肯努力就充满机遇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刘芳

他是同事领导眼中兢兢业业的“好战友”,是建筑科技领域勇于创新的“青年才俊”,更是不怕苦不怕累的“急先锋”……2020年4月来到深圳的倪楠,第一站选择了光明。1989年出生的他,如今已是中建三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工程部经理。

“深圳更适合年轻人拼搏,来深圳肯干就有机遇!”在倪楠的眼里,深圳是一个创新、快节奏、包容、开放的城市。谈及在深圳工作的感受时,他百感交集。刚来深圳时,启动区项目正处于地下室基础施工阶段,经历8个月的奋战,2020年12月31日所有主体结构均顺利封顶,顺利完成了政府部门的节点任务指标。“当时我在作业层管理混凝土浇筑。当泵车泵送第一车混凝土的时候,我们拍了一张合照,所有人嘴角上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群笑脸让我感到特别自豪,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倪楠如是说。

聚光灯下的光明科学城,正承载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光荣使命,肩负着为深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大责任。倪楠说,“能有幸参与其中,见证光明科学城的发展,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目前,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了,我和同事们将继续铆足干劲、加油干!”令倪楠印象深刻的,还有疫情期间深圳抗疫的力度、速度与温度。今年1月,倪楠所居住的小区附近发生疫情,“中午12时得到消息出现确诊病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医生、警察全部到位,下午2时小区就已封控了。深圳特别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在此期间还推出暖心服务热线等多项举措,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很安心!”倪楠说。在倪楠的影响下,他的女朋友也来到了深圳。如今,他们在深圳已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倪楠告诉记者,希望与深圳同心同行同发展,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