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记者“疫”线当义工|“流”动的信息 铁打的“调”查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03-19 15:17:20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3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 耿超逸 /图)流调溯源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中大数据核查工作更是与市民接触最多。一项看似平淡无奇的工作,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一通重复百遍的电话却展现出了数据抗疫的“锋利”:它在与时间比速度,斩断病毒传播链;它在与空间比广度,触及信息每一个角落。

大数据核查电话问什么

“喂,您好,我们是梅林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从系统中看到您14天内经过疫情发生地,是一名时空伴随者,特与您核对一下信息。请问您叫?”这是我来到梅林街道办参与核查工作常说的一句开场白。面对电话那头的一声声质疑,我的耐心也随时突破着极限。

每天早上不到9点,梅林街道办601办公室便坐满了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上的“疫情防控调度系统”,点击“疫情核查”里的“待核查人员”,选好街道和社区,拨通市民电话,我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核查员们的问题是根据系统提示来的,涉及不同专项,主要包括市民姓名、绑定“粤核酸”二维码的手机号、身份证号码、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目前的家庭住址、是自住、租住还是公司宿舍、接种疫苗次数等。在询问家庭住址环节,不少市民警惕性极高。“你们是骗子吧。”“我已经不住在梅林街道了,不要再打电话给我了。”还没等我解释,电话那头便响起了“嘟嘟嘟”的声音。

“谨慎的宣传报道,一方面让大家提高警惕,但另一方面也给流调工作造成困扰。”曾曾是一位二胎妈妈,平日里极有耐心的她也坦言,被拒绝的次数多了,心态会发生变化。“其实我们只是例行询问一下大家有没有按时做核酸,住址、身份证号、姓名这些基本信息系统里都有,但还是怕因为居民搬家,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曾曾说道。说罢,我和她又拨通了新核查对象的手机号,语气温和地重复着“老生常谈”。

哪些人会收到“流调”电话

“我核查发热的”“我核查咳嗽的”“我核查隔离的”,临近下班,大家汇总着今天核查的情况和数据,我、曾曾和燕姐分别汇报着核查对象。除了要给“时空伴随者”打电话,我们还会在“疫情防控调度系统”中输入线索编号,在不同专项里切换被核查者。这其中包括购买发热药品的市民、福田区其他街道回退的信息、“三天两检”的市民和“无法落地”联系不上的市民等。而最常见的则是手机号无法匹配到其“粤核酸”二维码信息的市民。

有些市民的手机是双卡,所以在向医护人员出示“粤核酸”二维码时,自己也不记得绑定的是哪一个手机号。也有的市民将其登记的手机号借给亲朋好友使用,导致使用人住址、身份信息完全不匹配。由于系统接收不到手机号使用者的核酸记录,便需要人工核查。在多通无人接听的电话后,我终于拨通了一位市民的电话。可对粤语不熟悉的我,完全听不懂对方的表达。“你们这些骗子真讨厌,我没东西给你们骗啊。”在多次重复来电意图未果后,同事黄老师示意我将电话递给他。

“先生,可唔可以讲白话?请问你的身份证号是不是XXX,名字是不是XXX?我们是街道办疫情防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请问您最近一次做核酸是什么时候,您的手机号与核酸记录无法匹配,是不是还有一部手机?”在黄老师耐心解说后,对方终于卸下防备,配合核查。我不禁向黄老师竖起了大拇指。“除了居民手机号,我们还要核对他们的身份证号,只有两者都正确才能匹配到他的核酸记录。”黄老师对我说。

“如果对方手机停机,找不到人呢?”我问道。“通过他的手机号码,查询其身份证信息和家庭住址,然后通知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核实他是否做过核酸。”据黄老师介绍,大数据核查工作并不是打一通电话就可以使信息落地的。

数据核查员的付出是许多市民看不到的。他们干的不是轰轰烈烈的活,有误会、有委屈、有牢骚,但当手握起电话的那一刻,耐心、细心、责任心是他们体现出对职业最高贵的坚守。

梅林街道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

(原标题《“流”动的信息铁打的“调”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