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鹏新区“科技天团”正式亮相高交会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1-12-27 17:17:20

大鹏新区展位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12月27日讯(记者 凌安儿 通讯员 卓华兰 陈韵怡 摄影 谭彪)12月27日至2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创新采用“一城两馆”形式,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同时举办,大鹏新区“科技天团”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9号展馆9C02展位正式亮相。

本届高交会上,大鹏新区携16家科研院所及企业组成“科技天团”参展,包括2家科研院所和1家科研平台,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首家高等海洋教育科研机构,深圳国家基因库——世界领先的国家级综合性基因库;此外,还有13家高新技术企业。

展位形象

走进大鹏新区展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方由100多个圆球灯组成的矩形灯阵,根据场景变化而起伏,好比海上时起时落的波浪,远看又如碧空中缓缓移动的云朵,为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以水滴寓意汪洋大海,并与由上而下的飘带结合的中间主题景观,为观众展现了深圳市海洋资源最丰富的“蓝色大鹏”;与植物背景墙相互映衬的大鹏新区沙盘,又体现了森林覆盖率全市最高的“绿色大鹏”。展位的上、中、前3处景观都极富巧思,通过音乐和光影的搭配,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新区的生态之美、科技之魅。

重点大学研究院相继落户 为“双谷”高质量发展添“智核”

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深圳提出加快推进国际食品谷规划建设,以及建设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等举措,均与大鹏新区密切相关。

2021年3月,深圳出台《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以大鹏新区为核心载体(创新先导核),以深圳其他地区为高端展示区,以大湾区城市群为服务拓展区,在深圳周边对口帮扶地区建设多个产业集聚园,对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

2021年9月,河南大学深圳研究院迁址落户大鹏新区;12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新区设立研究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载体落户大鹏;深圳“十大诺奖实验室”之一的马歇尔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大鹏转化中心完成改造,并获得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认证。这些科研创新载体为“双谷”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新区正式迎来了“双谷”联动的新机遇,着力强化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的引进,推动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高新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在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新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目前,新区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26个(国家级4个)。今年,新区共有22家企业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认定条件,超额完成全市考核指标。其中,立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高“新生代”代表出征本届高交会。

近年来,新区借力高交会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专利质量数量显著提高。2021年新区共有5个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2个项目获得广东专利奖,6个项目获得深圳科技奖。2021年1月至10月,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75%,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二;PCT申请量同比增长77.78%,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一,有效发明专利十年以上维持率65.49%,连续10个月排名全市第一。

今年,新区联动企业及科研机构,征集43场科技服务活动,全力打造“活力大鹏创新蓝海”品牌活动计划。第五届大鹏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了404个项目报名,增长率逾13%,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新区通过深海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和深圳国际食品谷创新论坛等高规格活动,为“双创”项目搭建对接桥梁与发展平台,助推“双创”项目落户大鹏、展翅高飞。

展位现场

特色产业重大突破 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大鹏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进深圳国际生物谷及深圳国际食品谷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搭建了“一库(深圳国家基因库)、一所(基因组所)、两园(生命科学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多平台(生物家园等)”的产业支撑格局,并持续发挥引擎带动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今年,坝光片区开发建设与产业导入全面加速。3月,全市重大工业项目,也是新区首个医疗器械项目,蓝韵智能医疗创新产业园和影像医疗创新产业园完成“招拍挂”,填补了新区在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空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落成一年多发展越来越快,乐土生命科技CDMO中心6月在此落成,并将打造世界最大的生物药制造基地。

随着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新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新区将始终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聚焦生物、海洋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