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辩证法②|“高”成“低”就 海阔天空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03-08 09:18:00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3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深圳经济有着显著的一“高”一“低”现象。

“高”即高新技术产业与科技创新。

深圳是一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集聚了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等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国一面旗帜。

“低”为低碳节能与绿色经济。

深圳又是一座低碳城市,着力构建低排放、低消耗的现代产业体系,单位GDP能耗、水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9,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空气质量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一,“深圳蓝”成为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

“高”可成,“低”可就。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通衢大道,将深圳导入高质量发展的正轨。

直面硬约束 “掘金”低碳经济

位于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深圳建筑科学院未来大厦格外引人注目。建筑外形颇具科幻感,是全球第一个走出实验室、规模化应用的全直流建筑,成为净零能耗和直流建筑示范项目。

未来大厦集未来建筑、新技术应用、绿建三星设计加运营等于一体,引领未来建筑的设计与建筑规范至少15年,惊艳了国内外专家,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留下精彩的一笔。

这只是深圳低碳经济的一个样本。

今天的深圳,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第四,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却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3和1/5,清洁电源装机占比近80%,绿色建筑超1.4亿平方米,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建筑推广数量全国领先。

深圳在全球率先实现公交车、出租车全面纯电动化,全市上路行驶的新能源汽车超过50万辆。深圳的“绿色公交”模式,去年被世界银行向全球189个国家发布推广。

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碳排放配额和碳交易,成立碳排放权交易所,以市场杠杆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

深圳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1%,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1.8万吨。

深圳的产业更“绿”了。在不断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的同时,深圳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产业的年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

而就在三四十年前,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还基本是清一色的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深圳的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到2000年前后,河流污染严重,阴霾天气达1/3。同时,深圳又面临资源能源的硬约束。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城市将不堪重负,经济增长也不可持续。

直面硬约束,寻求解决之道。深圳果敢“亮剑”。

自主创新实现“高”成“低”就

深圳开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面对空间、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深圳提出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主导战略地位,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约束瓶颈,形成集约发展,种“高产田”,从根本上实现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

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推动第二产业的高级化与规模化,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产业资源消耗。

深圳在全国先行一步为循环经济立法,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推行发展低碳节能、绿色技术,还建立了“绿色GDP”统计核算制度,首创了《“效益深圳”评价指标体系》,并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绿色风潮在深圳兴起。

试点企业深圳欣旺达电子公司建立健全清洁生产工作机制,仅成功研制碳带回卷设备一项,就使碳带成本节省2/3;南山热电“油改气”后,利用率由原来40%提高到80%;南玻集团通过节能改造,每年节省用油成本2000多万元。

智慧楼宇节能降耗、建立中水雨水回用系统、使用绿色墙体节能减排技术……深圳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探索低碳技术。

深入肌理的自主创新,显著提高了资源与资本的使用效率,深圳的产业结构也日趋优化,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2010-2021年,深圳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从28.2%一路稳步升至接近4成。

深圳经济增长从带动碳排放量上升,转为碳排放的实质性下降,目前已进入碳达峰的平台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唐杰认为,深圳历经三个“五年规划”的时期,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升级,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初步实现了空气质量达标、碳排放达峰和产业结构高端化的“两达一高”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经济增长“主引擎”

近几年,LNG、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深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全市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高,低碳发展的优势愈加明显。

深圳的创新,讲求绿色创新,创新的技术是对环境友好的,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土地,能耗和资源消耗也较低。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认为,深圳万元GDP能耗持续降低,不仅得益于深圳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产业的规划和引导、发展不依赖高能耗的产业,而且在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深圳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严把产业准入关,积极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深圳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如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命健康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已形成20大产业集群,同时八大未来产业也源源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步入正轨,“质量”由此取代“速度”成为深圳经济的主基调。

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去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个产业集群合计实现增加值超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近4成,且增速也显著高于GDP增速。

目前,深圳在5G、超材料、基因测序、3D显示、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处于世界前沿,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同行前列,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2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超5万家。去年全市逾4万亿工业总产值中,超过7成来自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该“高”的高上去了,该“低”的也低下来了。

如今,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重镇,深圳的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处于各大城市最低水平,PM2.5平均浓度也在副省级以上城市最低水平。全市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产业低碳特征更加鲜明,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低碳发展环境更加完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