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潘占春:由“天”入“地”播撒航天种子

来源: 深圳商报   2021-09-10 09:17:43

由“天”入“地”的科普工作者潘占春。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9月10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刘娥 文/图)转眼间,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会长潘占春结缘深圳已7年。从承载着国家飞天梦的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到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传播者,再到为青少年“筑梦”的科普工作者,他由“天”入“地”,广泛播撒航天的种子,静待花开结果。

首批航天员

转业到深圳

凭借品学兼优,以及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潘占春1985年被选入空军成为一名飞行员学员。1996年,国家开展载人航天重大项目,拥有十多年丰富飞行经验的他被选拔成为预备航天员。1998年,他和杨利伟、翟志刚等人正式成为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

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特殊环境下的各种适应性训练,潘占春做好了飞天准备,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

2014年,潘占春等5位航天员进行了岗位调整,从中国航天员中心转业,开始更多服务于各机关单位及企业和民众对航天科技的需要。潘占春与深圳结缘,源自军民融合项目——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太空院)。因为有着丰富的航天员训练经验,他作为专家来深参与筹备该研究院的工作。建院初期为航天科技的转化落地,他提出转业留任深圳工作。同时,参与了2016年广受社会关注的180实验舱项目。这一项目主要是研究地外生存系统服务,当时从全国征集了4名志愿者在舱内进行了地外生存实验,该项实验为深空探测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并获得国际上很多航天科研机构的认可。

热心做科普

面向青少年

在深延续航天梦,潘占春找到一条新路径:开展航天科普工作,助推航天科普新风尚在深圳兴起。

这几年,在深圳的航天科普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潘占春的身影。他常年参与科普活动,推动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转化成科普知识,为深圳中小学生送去一场场航天科普盛宴。同时,他推动太空院成为科普基地,建立专门的航天科普展厅,面向青少年开展航天科普。曾经,航天员那些魔鬼式的训练日常,在他那里成为了一节节生动的科普课堂。

这位科技传播的使者,不仅在深圳致力于航天科普,还将科普知识送出广东省外服务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2019年底,深圳市科技传播促进会举办的“航天科技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会长的潘占春相继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的6所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推动深圳科技之城的科普知识对外传播。

谈及做航天科普的初心,他说,“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国家载人航天科技的历史,激发他们对航天的兴趣,为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培养一些后备人才。”

更多普通人

能圆航天梦

如何把神秘的航天科技带到百姓的生活当中,真正地造福社会民生?潘占春的回答是,推动航天科技成果转化,把军用技术落地到民用领域。

潘占春介绍,目前太空院的一大科研方向是将航天技术带入健康产业,以帮助解决一些白领的亚健康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等等。

此外,以航天食品的研发技术为核心,太空院还致力于把航天食品技术带上百姓餐桌,陆续开发了许多产品,如豆浆、精酿啤酒、辅助降糖饼干和全营养流食等等。如今,这些航天技术食品都已陆陆续续走入百姓生活当中。

企业的先进技术如何服务载人航天事业?拥有太空院理事长、促进会会长双重身份的潘占春说,这就需要发挥太空院和促进会的平台作用,对接需求,持续提供助力,做好科技传播与服务这项首要任务。

在他看来,未来普通人也能圆自己的航天梦。他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对航天员的身体要求会逐渐降低,普通人的航天梦并不遥远。“我想做的事情就是,影响更多人参与到载人航天这项事业当中,让更多的普通人实现航天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