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特报40年|佳作诞生记之镜头记录地王大厦封顶: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中国新闻奖照片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05-10 11:16:12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姚卓文)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深圳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摩天大楼等地标建筑是城市巨变的象征和代表。时光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罗湖区蔡屋围,深圳耸立起一座重要标志性建筑——深圳地王大厦。1995年6月3日上午,深圳特区报摄影记者许光明,用镜头记录下地王大厦“塔杆吊装”的瞬间,并为照片取名为《可上九天揽月》,表现特区建设者一往无前,大有上天揽月的大无畏精神。该图片获得1995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一等奖、广东省第16届艺术摄影金奖、深圳市新闻摄影一等奖以及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银奖。它是《深圳特区报》记录特区发展与变化的一个缩影。

e1b61588ca57f1e2639d4d4390c83dd2.jpeg

1995年6月3日上午,地王大厦“塔杆吊装”的瞬间。许光明摄

吊机中拍摄地王大厦封顶

1982年初,许光明从广州来到深圳,加入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成为深圳首批新闻工作者。从初到报社摄影部直到退休,许光明一直负责城市建设线的新闻采访任务。据许光明回忆,1995年6月3日上午地王大厦举行封顶仪式,当天去了大批媒体记者和摄影人,大家都在拍摄新闻发布会,拍领导讲话的场面照片。等到安装顶部塔杆(避雷针)时大部分摄影者都走了,很多人没有想到安装大厦顶部桅杆这个节点对于图片摄影来说更具封顶的象征意义。

“而我在深圳特区报负责基建新闻摄影采访,平时到施工单位采访比较多。双塔杆是地王大厦的标识,每根塔杆长85.6米,重达百吨。这次封顶仪式前我跟施工单位多次沟通,知道安装顶部塔杆在封顶仪式最后,可谓‘好戏还在后头’,所以我一直待到仪式最后没有提前离开。”许光明说,然而,要从俯视的角度拍摄塔杆吊装的画面,就必须站在比塔杆更高的位置。他有恐高症,然而为了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拍摄到最佳的图片,他克服心理障碍,全然不顾危险,只记得爬完吊机楼梯,手上、衣服都是润滑油。另一方面,安装桅杆的吊机在空中不断地摇晃,摆动幅度很大,风吹得铁架不断发出哐当响声,而且自己除了要克服心理障碍之外,还得要集中精神,排除干扰,一刻不停地紧盯安装工人的一举一动,等待拍摄的最佳瞬间,什么恐高,什么危险都一一抛诸脑后。

当一根巨型的桅杆从地面徐徐升起往大厦顶部安装,此时许光明已提前做好准备,当时一个工人突然抬起来头,仰面与头顶的吊车司机呼应,咔嚓咔嚓……许光明快速拿起手中的相机一连按下了几次快门,抓住了这难得的一刻。“工人的精神状态、城市的背景、大厦的框架……一下子全都有了。”说起拍摄的瞬间,许光明至今仍难掩兴奋。

用相机记录时代发展与变迁

这张定格地王大厦“塔杆吊装”瞬间的照片,刊发在第二天的《深圳特区报》头版。图片刊登后得到了同事和摄影同行的一致好评,不少人认为在深圳城市建设中,每年有不少大型建筑封顶,然而封顶场面有如此气势的还是第一个。该图片获得1995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一等奖、广东省第16届艺术摄影金奖、深圳市新闻摄影一等奖以及第15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银奖。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新闻摄影必须到现场。而作为一名负责城市建设采访的记者,爬楼梯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时候为了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爬上十多二十层楼是常事。”许光明说。回顾自己38年的新闻记者生涯,许光明感触颇深,作为党报新闻队伍的一员,一直兢兢业业,宣传党在新时期内的各项方针政策。当工作取得成绩时,会不断地鼓励自己,变得越干越有干劲。他说自己对摄影采访总是精益求精,要求自己拍摄的新闻图片尽量达到最好的效果,把拍摄的每张图片都当作品牌来经营,只求工作出成绩,得到肯定是最大的快乐和满足。记者这份职业,让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他为此感到骄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