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非遗传人“秀”甲骨传拓绝技,古籍修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来源: 深圳特区报驻京   2021-11-30 17:18:06

“传拓时要从左到右,自上而下,要一扑子压着一扑子地拓,这样才均匀。第一遍墨不要求拓多深,就是打个底,像女孩子打粉底一样,一定要匀。”11月26日,在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展厅,副研究馆员袁玉红一边现场进行甲骨传拓技艺展示,一边耐心地讲解着动作要点。

袁玉红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传拓工作已经30年。她介绍说,所谓传拓,就是将纸覆盖在甲骨或金石表面,用墨拓印其文字、图案,并使由此形成的“拓片”长久流传。在国家图书馆地库里,存放着35651片甲骨,它们来自商晚期都城遗址殷墟,到2005年这些甲骨传拓已经全部完成。

甲骨

现场展示传拓技艺

“甲骨的传拓和石碑等文物的传拓不同,由于甲骨材质极脆,上面的字迹非常纤细,所以传拓过程中需要非常小心,传拓工具也是精巧的‘袖珍版’。”袁玉红告诉记者,为了防止传拓过程中甲骨文物受损,传拓技术要求非常高。

袁玉红1986年进入国图原善本特藏部金石组工作,是国图甲骨传拓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她特别喜欢这份工作,认为从事传拓工作人要心静,心无杂念。

展示拓好的拓片

  专家接受记者采访

“我们学技术是真正的口手相传,师傅带徒弟,我是在工作一年后才真正上手甲骨传拓。最难熬的是学习的过程,太单调,每天都是重复之前的动作。但是既然选择了做这件事,就要做好。”她说,浮躁的心情会体现到拓片上,心情愉悦时拓出的拓片会更漂亮。

“国家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涉及不同专业,博士硕士占半数以上,不少已经是研究馆员,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事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一批既懂古籍、古籍业务、古籍用户需求,又了解新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古籍人,正从传统走向未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11月26日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建设成果及相关古籍保护工作新闻媒体通气会上介绍说。

这支由 135人组成团队拥有1名国家特殊津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名文化和旅游部青年拔尖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全国技术能手,还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修复中心还成为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2021年“传统书籍装帧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骨传拓技艺、敦煌遗书修复技艺入选北京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籍工作实践性很强,学习背景和学历只是工作基础,入职后培养方式主要有实践历练、师徒培养等途径。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前,古籍修复人才奇缺,这几年通过培训班、师徒传习、学历教育三驾马车的同时发力,修复师数量已经增长十倍。得益于国家图书馆112年不断的师徒传承,古籍修复技艺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13 年杜伟生成为这个代表性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并在原文化部推动下成立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之后在全国又带动了30余家传习所共同培养人才,国图传习导师就有7 位。”陈红彦表示。

此外,近年来,学历教育选择古籍方向的人员在增加,古籍馆员工受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等学校导师、行业导师的人数也在增加。在教导学生的同时,不断总结、提升了自己。古籍馆员工除参与研究生教学外,还多次承办或执教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或各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培训、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面向全国古籍修复单位开展研修,并在日常工作中带教同行的进修。

越来越多的古籍工作人员跟踪学术前沿,在科研中成长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在古籍鉴定、编目、库房管理、修复保护、数字化、文化推广领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复合型人才。结合馆藏各类文献,如中外文古籍、甲骨、石刻拓片、敦煌西域文献、古旧地图、样式雷、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近现代名家手稿及革命文献的整理研究、开发利用等培养人才。将基础业务与学术研究有机融合,使得参与人员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仅近五年就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大课题1 项、科技支撑项目1 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项目3 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 项,馆级课题 23 项;研制发布多项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专利;出版专著40 余部、发表论文近 300 篇。还组织撰写大量提要,从书皮学、片子手的定位进入了书的内部。另外根据行业需求撰写的《中国古籍装具》《文献保护中英双解词语手册》《古籍数字化规范数据 采集实践》等专著填补了行业空白;由年轻人承担编纂的《汉文敦煌遗书题名索引》引起敦煌学界热烈反响,策划编纂的《善本掌故》对普及善本文化发挥良好作用。

“近年来国图举办的很多展览都增加了非遗项目演示环节,我也多次参加。每次都有很多观众围着我问这问那,我真的挺感动的,知道了大家这么热爱传统文化。所以不管提问的是老人、小孩,还是大学生,我都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回答、讲解,希望能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古籍修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袁玉红在采访结束时说。

(原标题《非遗传人“秀”甲骨传拓绝技古籍修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