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多元舆论场下,如何看待深圳制造业?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刘世锦解读

来源: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3-08 21:16:10

深圳一直不缺关注。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先行示范区,深圳的发展既是其他城市借鉴经验的样本,也是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最近,舆论场上涌现不少声音,关心深圳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新闻直播间》两会特别节目连线深圳,提到过去一年,深圳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成为高质量增长的主导力量。
也有观点担忧,深圳在飞速发展中面临系列问题,认为深圳的产业空间面临压力,制造业优势减退等。

那么如何客观看待深圳制造业?对比全国乃至全球其他城市,深圳的产业优势究竟在哪?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采访时,用一番话客观总结:

深圳的优势在于“制造加创造”。

房地产和金融对所有城市都是诱惑,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大城市也能搞出些“名堂”,但具备以“制造加创造”为基础,成为全球科创中心条件者,则是“凤毛麟角”。

深圳应当坚持这个方向不动摇。这是深圳具备长期竞争力的优势,这个优势是不能丢的。

深圳制造业发展后劲如何?先让数据来说话。
2020年,深圳经济走出“V型”曲线,GDP在全国大中城市率先转正。这背后,正是制造业成为深圳经济率先反转的动能。
资本市场一个数据也值得关注,深圳制造业上市公司以不到6%的资产总和,贡献了25%的营业收入和15%的净利润。
深圳工业在全国地位如何?
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而深圳,规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连续2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业第一城。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万亿元。
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2.5%和66.1%;增速分别为3.9%和2.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3D打印设备、民用无人机分别增长了200.3%、144.8%、111.1%。
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数倍的亮眼增长,正成为深圳的内生动力,让深圳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新形态、更高水平迈进。
深圳还有系列数据,这里就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深圳2021年经济发展“成绩单”:《速观察 | 3.1%!深圳2020经济成绩单出炉!哪些重点值得关注?》
“升级型增长”空间有多大?

有了上述深圳产业发展的背景,我们才能比较容易理解,刘世锦提到的一个重要观点——深圳具备了“升级型增长”几乎最为有利的条件,应该而且完全可能走在全国前列。

所谓“升级型增长”,简单来说,包括:

一是发达国家已经有的我们还没有的那些增长,这部分仍然具有追赶的属性;

二是处在全球科技和经济发展前沿“无人区”的那些增长。刘世锦认为,升级型增长的典型形态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近年来处在“风口”上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这些新技术、新商业模式融合运用的垂直领域,如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崛起需要足够的中高级生产要素和供应链网络的支撑,只能成长于为数不多的地区。深圳便是一个典型样本。

深圳制造业,知识和技术密集,附加价值较高。深圳不仅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近年来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向产业链中高端的提升也在稳步进行。例如深圳时装周逐渐走向国际,时尚产业链配套体系不断完善。
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供应链较为完整等,成为深圳的优势所在。那么深圳的产业发展仍存在哪些问题?
刘世锦直言,深圳也面临着如何打破逐步增多的约束条件限制的挑战。
如以IT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减弱,土地、人工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源头创新能力不足,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人力资本提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挤压可持续发展空间等。
这是深圳发展过程中不能逃避的问题。刘世锦认为,与深圳曾多次经历的转型压力相似,打破上述约束条件限制,将会打开深圳“升级型增长”新的巨大空间。
如何打开新空间?刘世锦建议,深圳现阶段面临的供地不足、房价过高、制造业成本上升过快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快大都市圈建设来解决。
具体地说,在深圳周边一小时车程的范围内,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大批小城镇与城市核心区相互关联的新城市体系。
深圳核心区致力于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其他制造业和服务业则依照产业链的关联性分布到周边城镇。
此外,刘世锦建议,深圳要加快形成增长潜力充足的新主导产业。
深圳的优势在于制造加创造。事实上这个方向的发展潜能依然很大,不可限量。至于应当发展什么样的新产业,还是要坚持深圳的一贯传统,以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导,在一个开放竞争的环境中使优秀的企业和产业脱颖而出。
当创新进入无人区,或者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如何避免出现像外界所说的“后劲”不足的情况?
刘世锦认为,在这方面,需要补上高水平大学教育、基础研究的短板。事实上,深圳在这个领域是有远见的,已有大量投入。
他说,因为远距离“借智”的做法,无法满足前沿性创新近距离交流的需要。下一步深圳应当确立的一个目标,就是高水平大学和研发机构要产生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要形成相应的研究能力和环境。
如此才能与深圳作为全球科创中心的地位相匹配,才不至于出现一定时期后,创新后劲不足的问题。
打造制造业强市从哪儿“破题”?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深圳在产业方面的布局,未来怎么干?这也是对外界质疑的有力回击。
首先是针对备受大家关注的产业空间问题。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5日,深圳市长陈如桂主持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修订的《深圳市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产业空间直供计划实施方案》等事项。
根据《产业空间直供计划实施方案》,深圳将筛选一批有扩充产能迫切需求的优质企业,直接供应产业空间,支持企业扎根深圳、深耕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3月1日,深圳市《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施行,从6个方面提出了28条具体措施,多维度、大手笔支持打造制造强市的深圳样本。
正如刘世锦所说,“制造加创造”是深圳的优势,也是当下国家发展大局的共识。
3月1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围绕产业创新,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此次《若干措施》也特别提到,要在深圳布局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
今年1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正式入驻深圳龙华区,这也是深圳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若干措施》表示要发挥这一中心的作用,同时未来在通信高端器件、超高清视频、智能化精密工具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千亿级产业集群将如何爆发?根据《若干措施》提出的目标,深圳培育壮大万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3万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近1万亿元,在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若干措施》在降低生产成本和保障工业用地方面提出了明确措施。比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工业用房价格等。
在加强工业用地保障上,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将成片连片、亟需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全部纳入土地整备或连片改造范围。此外,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
还将支持各区通过新建、购买和统租等方式筹建工业保障房,以低价出租或出售给中小企业。

“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的背后,制造业正是深圳经济的“立身之本”。未来如何让“深圳制造”续写世界工业史上的“深圳奇迹”?

深圳的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如今要在“升级型增长”中带头,必须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开放下,再次冲到前头。记者 /李天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