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艺术家陈湘波全新个展受关注,让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1-11-29 19:18:00

精在技道,美在意象。“吐纳英华——陈湘波作品展”正在厦门宝龙艺术中心展出,集中展示陈湘波近90件精品佳作,其中包含艺术家最新创作的工笔、具有工业气息的水墨、笔酣墨饱的写意、颇具禅意的白描作品以及艺术家大型水墨装置,共分为“格物”“诚意”“正心”三部分,系统梳理陈湘波多年来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展览持续至12月5日。

策展人朱小钧在解读展览时表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陈湘波创作的追求,其实所有的创作结果,都是作者内心性情的流露。“吐纳英华”,是生命对于自然的礼赞和热爱,是陈湘波创作的内涵与意义的延伸。

呈现自然生长的工笔画新貌

正如艺术家莫迪里阿尼所说:“人有两只眼睛,一只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只凝视自己的内心。”陈湘波对于格物、诚意、正心的追求源于他长期对自然的观察、记录与感悟。

陈湘波介绍自己的作品

在绘画技巧上,他探索以泼墨与工笔形成豪迈与精细的对比,并以大胆的用色营造与传统工笔画截然不同的氛围;在白描作品的创作上,陈湘波通过对形象的反复描绘,让观众观赏的过程中获得类似壁画绘画体验。从二十四节气到十二生肖,再到十联幅作品《工业时代的记忆组画》,陈湘波始终在中国画的范畴里不断通过画笔阐述自己的价值观。

陈湘波《二十四节气系列 立秋》纸本设色60cm×30cm2014年

陈湘波《金猴报春》47cm×36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以理法取正,以神趣为归,重心灵之描写。”书画不仅仅只是描写自然景物,更有借景抒情,写形传神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文化的修养。在陈湘波看来,画家画到最后,要想寻求更高的突破,除了成熟的技法,还在于自己的修为。

陈湘波《如梦令·牡丹》 绢本设色 155cm×86cm 2021年

“中国画是中国人以自己的视觉文化方式阐释对自己、对世界认识的方式之一。中国画的正宗是工笔画,工笔画与中国的国运一脉相承,唐宋中国的国运昌盛,工笔画的发展也达到高峰,近一百年来,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工笔画又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笔画越来越为年轻人喜爱,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的重要力量。”

陈湘波《瓶花·清雅》63cm×82cm 纸本设色 1994年

陈湘波 《玄之二》 182cm×9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在陈湘波看来,任何画种都有它独到性和局限性,工笔画也不例外。因此必须善于扬长避短,挖掘工笔画特有的功能,使其尽可能地体现工笔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完善其艺术语言与丰富的物象描述完美结合,较好地体现出现代工笔画关注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就有可能造就现代工笔画的语境和精神。”

陈湘波 《工业时代的记忆》组画1000cm×20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根本特点,是中国艺术的艺术方法和民族特色,工笔画亦不例外。陈湘波喜欢用“生长”这个词来形容工笔画,“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追求。”由工笔画延伸到现代水墨,陈湘波认为,“现代水墨”是从传统水墨中因文化“杂交”而生,但与传统的水墨并不是“我生你死”的关系。它们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各有不同,应当用不尽相同的标准来衡量。

传统艺术在互动中不断迸发活力

艺术是时代的“发声器”,身处新技术媒体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陈湘波也在思考如何激活传统的活力这一时代命题。陈湘波透露,从十几年前,他就开始接触数字媒体技术,加上深圳的高科技发展迅猛,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多条件,经过长期的酝酿,于近期推出一批新媒体互动装置。

展厅现场

“艺术家始终要保持包容开放的心态去了解新事物和新技术”,陈湘波如此表示。在前不久在关馆展出的“草木敷荣一当代花鸟画名家邀请展”备受好评,当中唯一一件多媒体互动作品就来自陈湘波的《观荷》,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将中国传统工笔画与现代数码美学相结合,运用现代新媒体虚拟动画技术与观众产生互动。

在此次个展中首次亮相的数字水墨交互艺术装置《玄·升》以抽象水墨“玄”系列作品为基本元素,结合中国传统卷轴画卷的形式,运用数字新媒体交互技术,互动感“满格”。

  数字水墨交互艺术装置《玄·升》

在陈湘波看来,要用“新”方式来呈现传统文化的精粹,从而宣扬中华文化。“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新媒体方式重新演绎传统艺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活起来,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火起来,这将有助于让更多年轻人贴近传统文化。

(原标题《艺术家陈湘波全新个展受关注,让艺术与时代同频共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