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中国科技开发院: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1-09-13 17:17:56

中国科技开发院自1991成立以来,担负着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使命。经过三十年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能有效达成使命的发展路径。

这条路径是运用市场机制,以创业孵化链条为载体、营造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生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本链、服务链有效融合,构建起“创业孵化+天使投资+资本运营”的市场化商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形成及在全国各地的复制推广,标志着中国科技开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由“摸着石头过河”步入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新阶段。

那么这条成果转化路径到底是怎么实施的?需要哪些要素支撑?背后是怎样的商业逻辑?

选种育苗 树立需求导向的成果转化思维

做科技成果转化,最重要的是树立市场化和产业化思维,在建立以市场需求、产业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再构建符合自己实际条件的商业模式。

2006年,中国科技开发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国有企业,在总结建院十五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后,根据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要求,结合自己的发展实际,经反复分析研究和专家论证,确立了以孵化器建设运营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业为主营业务、科技中小企业的股权(期权)为核心产品;设计了“企业孵化+种子期投资+孵化社区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成果转化工作由“自己研发办企业”向“为研发办企业服务”全面转型。

为实现这一转型,中国科技开发院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由政策性工具向创新创业孵化产业进行建设运营,围绕创业孵化链条,营造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生态,开启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探索的新征程。

根据科技企业发育与成长的规律,中国科技开发院围绕孵化链条进行延伸探索,将孵化器向前后两端延伸,构建起由“创客空间-预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四个环节组成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构建起从“成果项目筛选-成果开发-项目公司设立-企业孵化-企业加速-产业孵化”全程孵化服务赋能体系。将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产业发展有机融于一体,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碎片化、难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渠道的痛点问题。

按市场机制开展成果转化、企业和产业孵化,最基础的环节就是“选种育苗”,即把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并具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技术成果、小微科技企业甄别、筛选出来,导入到中国科技开发院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进行孵化赋能,有效提高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成功率。

如何判断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寻找符合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好种苗?优质的企业和项目,为什么会选择进入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体系?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提及中国科技开发院的“职业创业人计划”、“创新源头培育工程”。

--——“职业创业人计划”

中国科技开发院在多年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工作中,培育和聚集了一批创业成功者、科技型企业家、以及创业投资和科技服务等各方面的职业化人才。在这些职业化人才中有从创业者成长起来的天使投资人和连续创业者,有对创新成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独具敏锐眼光的技术专家,有擅长挖掘前瞻性项目、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成立项目公司能将其落地成产业的市场型人才。

中国科技开发院将这批懂技术、懂产业、懂创业、懂企业人才组织起来,创建了“职业创业人计划”,依托这批职业创业人,以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从市场角度开展技术项目、技术团队的搜寻与筛选,将筛选的项目推荐引进到中国科技开发院;同时,职业创业人还配合中国科技开发院对孵化器入孵项目进行筛选评估。既为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器扩大了孵化项目源,又大大提高了孵化项目的质量。

中国科技开发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定诚说:“组织一批职业创业人,他们懂技术、产业、市场、企业管理,由他们来对科技成果进行筛选评判,把项目源头的导入和评估环节给解决了。”

-——“创新源头培育工程”

中国科技开发院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新型研究机构等合作,初步建立了“创新源头培育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源头的挖掘和培育体系。

目前,中国科技开发院与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核九院、航天十院、北自所、沈自所、电工所、华东光电所、湖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美研究院、中科金朗等大学、科研机构、新型研究机构等建立了科技项目(成果)筛选导入平台。

中国科技开发院以科技项目(成果)筛选导入平台为基础,以职业创业人团队为抓手,通过对细分科技领域和未来前沿技术的研究、前瞻性判断未来可能成为热点的技术方向;采取职业创业人团队对接筛选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分析研究国内外专利技术、引进国外技术和团队等方式,提早进行技术领域孵化布局、开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

“职业创业人计划”和“创新源头培育工程”的建立,既帮助中国科技开发院导入优质项目源,又帮助大学和科研院所打通了一条能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合作共赢的成果转化路径,规避了教学和科研人员自己下海搞成果转化的风险,获得了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欢迎。

同时,中国科技开发院还根据地方政府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了“产业定制性孵化”探索,满足了地方政府发展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和企业并购等需求。

移苗造林 构建“企业孵化+早期投资”新生态

技术项目和初创期小微科技企业通过双重筛选进入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体系后,如何根据在孵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对孵化服务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赋能服务?

——创业孵化链条

中国科技开发院采取构建“创客-预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模式,构建了“哺育创意期、孵化初创期、加速成长期”全程孵化服务体系,为入驻科技企业提供从孕育-初创-成长-直到上市(并购)的全成长周期的孵化服务。

——赋能体系

中国科技开发院依托创业孵化链条,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管理赋能+技术赋能+资本赋能+品牌赋能+供应链赋能+产业链赋能+……”的赋能服务体系,为入驻孵化的项目和企业提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孵化服务。

这套赋能服务体系,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对企业帮助良多。这也是中国科技开发院能吸引优质企业进入孵化器、企业愿意接受持股孵化硬性门槛的关键要素。正是依靠这样一套有自己诀窍的孵化赋能体系,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科技开发院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亮眼成果。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对于整个孵化器行业的未来,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管理部部长尹凯表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性的孵化器一定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专业的内容聚集在一起,一定会迸发出更强大的能量。”

——持股孵化与在孵企业共同成长

投资参股优质孵化企业是中国科技开发院运用市场机制开展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一个主要盈利手段。一方面,入孵技术项目和小微企业需要资金加持;另一方面,中国科技开发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有经营考核目标,必须在保持创业孵化事业公益性的前提下,找到并建立起稳定、可复制盈利模式。

中国科技开发院副院长龙胜介绍说:“我们是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分析总结自己大量的项目孵化和企业孵化探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并形成了全面持股孵化模式。”

基于此,中国科技开发院设立中科孵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入孵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建立与入驻企业互动成长、成果共享的一种双赢机制。

通过股权投资,使中国科技开发院与在孵企业建立了以股权为纽带的紧密联系,缓解了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题,既推动在孵企业的健康发展,又为吸引后续风险投资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股权纽带的建立,让中国科技开发院能更及时、全面地了解被投企业的发展状况,组织资源进行精准赋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进入孵化链条体系不同阶段的在孵企业,中国科技开发院实施不同持股孵化策略:对预孵化企业阶段的企业,实行全面持股模式,对所有入孵企业都拥有投资权;处于孵化器和加速器阶段的企业,中国科技开发院则采取部分持股或者选择性持股方式。

在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开发院在直投业务的基础上,又设立了股权投资基金,形成了早期投资业务“直投+基金”的双轮驱动运作模式。

比如,以旗下投资平台中孵创投参股了基金管理公司众合瑞民,由众合瑞民发起规模为45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联合朴素资本发起设立了第一期规模为5000万元的“中科朴素至美”早期创投基金。同时,结合全国孵化连锁网络落地布局,中国科技开发院也积极与各地政府联合发起设立投资基金,例如联合中民飞集团在广东江门发起设立了中国科技开发院(江门)创业孵化基金,成立广东中孵晋阳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深圳天使基金公司发起设立天使子基金,与株洲市政府平台公司发起设立孵化投资基金等。

升维路径 从企业孵化到产业孵化

“十三五”期间,中国科技开发院根据创业孵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垂直化提升的需求,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孵化。

竹云科技

中国科技开发院依托成功孵化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关键企业作为行业雷达,根据其产业链延伸、强链补链的方向,扫描搜索产业链上下游的新环节(场景)、新技术,将新布局的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引入孵化链条体系,通过项目内生孵化、联合投资方式,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孵化的效应。

爱能森科技

中科蓝海

据中国科技开发院副院长龙胜介绍,用这种方式,中国科技开发院已经形成了以爱能森科技、东康新能源、鼎邦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中科鼎创、竹云科技为代表的IT云计算产业集群,以威富通、汇商通盈、格罗斯产业链为代表的科技金融产业集群,以唯特视、乐荣易安全、安邦科技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以玖坤信息、中科伺服、中科蓝海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等。

拓展布局 市场化商业模式复制推广

经历三十年的坚持不懈地试错探索、总结提升,中国科技开发院形成了有自己特色地“创业孵化+天使投资+资本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商业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果转化的难度、提高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效率。随着这一模式在全国各地的复制推广,中国科技开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工作进入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新发展阶段。

对于这一系列探索,中国科技开发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余定诚总结认为:“我院的建院宗旨和使命就是推动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在这一使命下终于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这条路径就是依托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构建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生态。在这个孵化链条生态环境下,用市场规则、利益共享机制,将技术、资本、产业链、供应链、科技服务有效融合,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和资本链的融合通道,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

继往开来 迈向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30年的艰苦探索、30年的砥砺前行。中国科技开发院逐渐形成了品牌和市场化商业模式优势,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孵化领域的探索与贡献,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和同行的肯定,成为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孵化器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孵化器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市众创空间协会会长单位;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部首批“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深圳市“国际化重点产业园区”等资质。在2013-2018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A类),是深圳市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获评优秀(A类)的国家级孵化器。目前,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器连锁网络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家、在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4家、省级孵化器9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

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杨斌任表示,要在“双区”叠加优势的背景下,主动融入和服务于深圳市、深圳国资系统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市场化道路,将中国科技开发院做强做优做大。

未来五年,中国科技开发院将全面实施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网络全国布局战略,做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做优早期投资业务,做大资产规模。到2025年,连锁孵化园区增至60个,在孵科技企业数量将达4000家,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基金达50亿,每年对孵化企业的投资金额增至10亿以上,创业孵化板块将走向资本市场……背靠深圳“双区”叠加和深圳国资雄厚实力的综合优势,未来中国科技开发院将引进、孵化、投资更多的前沿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产业,在全国各地营造更大的科技企业森林!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新闻网记者 王志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