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 >

传习计划启动!当昆曲遇见姹紫嫣红的深圳……

来源: 晶报   2021-12-14 15:17:55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12月12日,在“姹紫嫣红开遍”的深圳冬日,一群昆曲爱好者齐聚位于南山百度国际大厦的“新生雅集”,在南京昆曲社社长、甘家昆曲传承人汪小丹等老师的引领下,近距离聆听、触摸“国粹”昆曲之美。

▲昆曲“拍唱”体验

这是继12月10日在园博园亮相的“深圳公园文化季”昆曲游园会之后,又一“重头戏”。该活动由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汪小丹京昆艺术专项基金、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深圳小丹昆曲传习所(筹)联合主办。

■深圳昆曲传习计划启动

今年是中国昆曲入选“世遗”20周年。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荣登当年的名录榜首,使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超越国界,为全人类所赏识。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剧种仅存之一。中国昆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在艺术上最成熟、影响最深远的剧种之一,剧目丰富,尤其剧本的文学性很高,被称为“百戏之师”。

▲昆曲服饰展示

今年也是昆剧传习所建立一百周年。本着延续昆曲传承的使命,中国昆曲世家——南京金陵甘氏昆曲传承人汪小丹老师,领衔南京昆曲社、梅兰芳京昆艺术研究会等南下深圳传承昆曲,成立了“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汪小丹京昆艺术专项基金”,并启动了一次“昆曲申遗20周年纪念汇演”和深圳昆曲传习计划。

▲昆曲妆容展示

据了解,深圳昆曲传习计划将从艺术推广与宣传、家班组建与演出、传承与培训、研究与创新、非物质遗产公益保护、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开展深圳昆曲新的传承之路。

■昆曲“大家”现场演绎

“我的两个女儿在深圳工作、生活多年,希望我能将传统昆曲带到深圳,我也希望更多深圳市民能够了解和喜欢昆曲,让古老昆曲在大湾区传唱。”活动中,汪小丹老师带领大家一起体验昆曲中的“拍曲”。“拍曲”是昆曲清唱的传统做唱形式,继承了古代文人士夫吟唱传统。“拍曲”讲究“闲雅整肃,清俊温润”,这也是昆曲和其他戏曲最大的区别,昆曲不是地方戏剧,而是经过历代文人,几百年锤炼而成。而“拍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联系纽带,是昆曲传习最重要的灵魂所在。

▲汪小丹老师展示昆曲传统“拍曲”

昆曲最重要的主奏乐器是笛子,国家一级演奏员、笛师王建农老师现场演绎了昆曲的悠扬韵律和相关知识。国家一级演奏员、鼓师沈杨同时分享了昆曲鼓的传统知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昆曲乐器“三大件”,何为配乐中的文场、武场……

▲昆曲欣赏

在随后的昆曲欣赏环节,国家一级演员钱东霞、艺术家施海涛同台献演了《长生殿·小宴》经典唱段,分享了昆曲舞台唱念做打、身眼手法的内涵,现场指导爱好者们体验“水袖翩然”。

■古老昆曲如何在深圳新生

当水袖翩然的古老昆曲遇见深圳,清婉悠扬的“水磨腔”将如何焕发新生?参与当天“新生雅集”的嘉宾多为来自社会各界的海归学者,大家在分享自己与昆曲的故事同时,也畅谈了对昆曲的思考和梦想。

“古老的昆曲来了,就是我们的深圳文化。”旅德女中音歌唱家、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毕宝仪,讲述了亲历的昆曲在国外表演时的轰动场面,并从中国文化自信的层面,提出如何通过昆曲高端论坛、艺术工作坊等传承方式,做好昆曲在大湾区的推广。而来自南科大图书馆馆长鄂鹤年也提出了昆曲如何在深圳高校中开展传承活动的建议。

当600年的昆曲在深圳科技工程师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涌容资产的黄勇表示,传承昆曲这中华文化瑰宝太“值得”了,“昆曲艺术如何与高新科技、元宇宙、文创等融合,我们能做什么?这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和创新……

  ▲爱好者学习昆曲的身眼手法

“昆曲传唱着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如何让年轻一代更加美好地生活,昆曲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昆曲不是戏种,是戏源,它不会占挤,更本质的是把最精美讲究的戏曲程式贡献给全社会。”著名文艺评论家、词作家、诗人胡滨表示。

编辑 陈晓玲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