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对话陈志列——“有事服务 无事不扰”让企业家很安心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06-13 09:18:45

陈志列,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委员、深圳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先后荣获“中国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十大典型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等荣誉。 1993 年,陈志列带着团队开启创业之路。如今,研祥成为中国工业互联网核心解决方案的头部供应商,在特种计算机行业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06月13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闻坤 陈小慧 王新根)“改革开放让我们深圳的土特产早就不是荔枝了。现在,深圳的土特产是企业家!”2021年全国两会,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如此表述,金句立马刷屏了朋友圈。

6月9日,身在上海的陈志列通过视频,与深圳“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话。谈“20+8”最新政策,谈营商环境,谈创业激情,陈志列妙语连连。

对话结束之际,陈志列表示:“深圳是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我想,深圳也会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谈最新政策:云制造变“有限”为“无限”

问: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夯实制造业基本盘,深圳本月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聚焦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集群的文件,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些扶持政策,哪些产业最为您所看好?

答:我认为政策出台非常及时,对稳住深圳制造业基本盘、解决产业发展空间难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工业制造全国领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跃居全国城市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瞄准“20+8”产业集群,我觉得是很好的产业发展方向。因为深圳的产业用地空间是有“天花板”的,产业发展要有所选择,不能什么都干、什么制造业都“上”。“20+8”里的产业不仅仅是技术高端,而且亩产GDP和亩产税收都比较高。这意味着,深圳能够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出最大的产值。

我认真研读过这些文件,可以说这也是研祥的利好。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19个是我们的客户,只有一个现代时尚产业集群和我们关联度不高。至于8个未来产业,有3个会大量使用我们的产品,就是空天技术、深地深海和量子信息。“20+8”产业政策的发布,为研祥创造了非常好的市场机会。

问:您刚才提到,深圳的产业用地面临制约。目前竞争“制造业第一城”,深圳的面积也是最小的。您认为,深圳领跑的底气何在?

答:深圳的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而且产业链相对完备,这是非常大的优势。深圳不用和其他城市去“拼”工业用地,“云制造”会是未来的方向。

“云制造”是什么?举个例子,深圳的企业接了订单,产品的制造不一定要在深圳的工厂里,可以在其他城市的工厂里制造。相当于总部在深圳,制造环节外溢到其他城市。“云制造”可以让深圳在有限的工业用地和产业用地空间中,产生无限的制造业产值。

谈创业激情:深圳是“躺平率”最低的城市

问:关于“研祥”的命名,您一直说就是“研究生的发祥地”。能否结合企业的发展,说一说企业名称的特别含义?

答:我是1991年来到深圳的,当时是一名航空部委派驻点的国家干部。1992年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后,深圳掀起一股创业高潮。我在1993年下海创业。创业之初可以说非常寒碜,当时办公地点在南光大厦810房间。整个房间只有20多平方米,团队5个人连座椅都不够用,客户来只能坐沙发,其他人就得到走廊里待着。地方很小,但是大家心气很高。我给大家打气说,我们这里,可是“研究生的发祥地”!

问:我们算了一下时间,发现您创办研祥时,刚好是30岁。目前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是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热土。您觉得深圳如何保持这种特质?

答:深圳的确是很年轻,32.5岁的人都特别想干事创业。现在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躺平”。我个人觉得如果把想躺平的人口数量做分子,整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做分母,那深圳一定是全国“躺平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谈企业文化:叫我“陈总”“陈董”就得乐捐

问:研祥有条规定,内部同事之间称呼职务要罚款,不允许叫陈总或陈董。那么,在企业,大家对您的称呼是什么?研祥的企业文化如何理解?您觉得企业如何更好吸引和培育人才?

答:首先我觉得一个企业引进人才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把人才留住。你的员工在企业里能不能做得开心,能不能做得长久,这是比招进企业来难度更大的。而留住人才,我认为企业文化很重要。

研祥企业文化里有一个很核心的东西,就是淡化级别。跟绝大多数企业不同,研祥每位员工在提到陈志列的时候都没有“陈总”“陈董”等称呼。研祥强调同事之间必须称名道姓,不得以“某总”“某经理”来称呼,并且要用全名,否则被认为有发嗲之嫌。在研祥内部所有员工向陈志列汇报工作、沟通交流过程中,一律都称呼陈志列全名,否则需要乐捐。

还有,我们规定高管办公室的门不许关,下属进来了以后也不用敲门,进来和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直接开门见山就行。我觉得一个靠技术来生存的技术型企业,淡化级别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其实全世界很多靠技术来创新和发展的企业,很多创意并不来自于高层,而是来自于一线的工程师和业务员。如果在公司还要层层上报,讲究等级,我觉得员工的创意就会被扼杀。研发人员比较腼腆,把上下级这层关系淡化后,他们有什么好点子好想法,会把上级当朋友一样分享、交流。

谈营商环境:深圳为我们心无旁骛搞创新提供绝佳土壤

问:您在去年全国两会说过,“深圳的土特产是企业家”。我们还了解到,在您的持续倡议下,深圳在全国首次通过立法设立企业家日。作为倡议者,您能否说说当时的想法?总结深圳的经验,大家还会说深圳是企业家精神之城,您对这种论断有着什么样的切身感受?

答:深圳这座城市确实适合企业家生存和成长,所以当时我就脱口而出,报道以后我的手机信息都“爆”了,大家都很赞同。企业家是需要生存环境的,深圳为企业家提供了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深圳,政府对企业家都是“有事服务、无事不扰”,这就让企业家活得很安心。

研祥的发展,得益于深圳改革开放创新的独特城市基因。一代又一代来自五湖四海、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成功与探索的尝试、智慧与汗水的凝结,在创造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共同形成了这座城市独有的改革开放创新基因。这种城市基因对企业创新尤为重要,高科技民营企业除了创新无路可走。深圳经济特区高度市场化的发展环境、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一系列创新元素,为我们心无旁骛搞创新提供了绝佳的土壤。

扎根深圳29年的研祥,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缩影。与深圳这座极富改革开放创新基因的伟大城市共同成长,是高新技术企业之幸,更是研祥之幸。

陈志列的两会好声音

在公众的视野里,陈志列的鲜明标签是政协委员。

2019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设立法定“企业家日”的城市。鲜为人知的是,这项创新之举,离不开陈志列的鼓与呼。

“设立‘企业家日’充分表明社会对我们企业家群体的认可!这将成为深圳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的新开始。”陈志列是最早倡议设立深圳“企业家日”的人之一,他在2018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大会提案,呼吁立法在全国设立“企业家日”;同年1月,又在深圳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交《在深圳市设立“企业家日”的提案》。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从关注科技创新、发扬企业家精神、保护知识产权,到追问民生,陈志列多年来提出了不少含金量高的提案,内容涉及工业互联网、制造业、民营高科技企业、异地就医等方方面面。

“让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不是所提提案‘量’的多少,而是亲眼看到提案一件一件落地开花,一个个想法逐步变成现实。”陈志列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9年,陈志列提出的《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获评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去年,陈志列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关于精准提供扶持政策,鼓励民营高科技企业做强做大的提案》《关于为老年人群体在异地就医、出行等方面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环境的提案》,相关内容得到了工信部、财政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和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回复。同年,作为七届深圳市政协委员的陈志列也向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提出了促进民营高科技企业做强做大的相关提案,并得到市工信局的答复。数据显示,从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陈志列向全国政协提交了44份提案且全部立案,并在全国政协大会上作大会发言2次、界别联组会发言3次,在全国政协大会委员通道接受采访发言1次,在各种专题会上发言9次;在深圳市政协大会发言10次,向大会提交了30份提案。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小慧)

研祥年谱

●1993年集团在深圳的第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1995年推出第一款“EVOC”自主品牌产品

●2003年集团子公司研祥智能在香港上市

●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正式迁入研祥科技大厦

●2009年荣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称号;“EVOC”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研祥智谷在光明奠基

●2010年研祥智能股份成功转香港主板

●2011年获认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获批设立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2013年正式获批组建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被认定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

●2016年荣获中国企业500强称号;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2018年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19年被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入选工信部《2019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名单》;获评深圳标准创新示范基地

●2020年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2021年获批组建广东省工业边缘智能创新中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