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书评〡有益的探索 可喜的成果

来源: 深圳商报   2021-12-05 19:16:26

原题:有益的探索 可喜的成果

——读《<周易>信息哲学和人学原理》有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易经热以来,我国研究易经者众,论文专著颇丰。但就本人所阅读范围看,孙志凤、启慧合著的《<周易>信息哲学和人学原理——兼论其视野下的西方哲学》,当属这方面高品质的探索性成果。

哲学的类型主要决定于“生产活动主要对象”

本书认为,哲学乃至人类文明的类型主要决定于“生产活动主要对象”。其基本理论预设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生产活动是人类其他活动的基础;人类生产的主要对象,决定了生产内容和生产场景;生产活动为认知活动提供原始信息,生产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决定了认知过程的信息选取和加工方向、方式。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本书认为,中国的地理条件适合农牧业。农民天天看到各类生命体随着天时地利的变换而生灭演化,因而将天时地利看成是决定天下万物生灭的主要因素或是最终因素。所以,远古中华智者将天象和物候的对应关系,抽象形成“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地交感生化万物、时空决定天下万物”的“象本论”和“生成论”哲学思想。

本书将人类迄今为止的生产形态,依据主要生产对象不同而分为四类:利用自然条件生产动植物生命的农牧业;造船织网为主的渔业加远洋贸易业;大规模操控物质和能量形态转化的大机器工业;用技术手段大规模操控生命和信息系统的信息生命时代。不同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必然产生不同的哲学体系。

将“信息”本质界定为“关系集”

虽然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但“信息”的本质和信息哲学的体系内容,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系辞》对《周易》的本质有明白的论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众多学者据此将《周易》乃至中国哲学称为“象本论”“象思维”。本书将“象”转化为“关系集”,例如,照片就是像素的关系集;将“像也”转化为“同构变换”。“关系集”同构传递,正是通信的本质,所以本书将“信息”本质界定为“关系集”,将《周易》思想体系称为“信息哲学”。用“关系集”(象)在不同介质内的同构流通、转化(通信)视角去理解易大传和卦爻辞,获得了别开生面、自成体系的圆融解释。

《周易》中的“天道流行”机制和“人性生成”机制是最为深刻难懂的思想。本书将“天理”理解为“宇宙总关系集”;用“关系集”同构流通、转化(通信)视角,将“天理流行”理解为“宇宙总关系集”超距传递作用于“天下万物”过程,即宇宙自然通信过程,使《周易》中的“神论”和“人性”生成机制和人类心智结构思想,变得直观易懂。

“时空决定万物”,是《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论基础。本书用宇宙自然通信视角,将化生天下万物之性的“天理流行”(天命之谓性),理解为超感觉的“天籁之音”传递过程,解读了《文言乾》关于“元亨利贞”的论述,严谨论述了《周易》的人性生成原理和人类心智的隐显双层结构思想。“天人合一”“天理即人理”“天意即民意”这些深奥、复杂的哲学命题,获得了严谨、直观易懂的理论解释。

《周易》蕴含科技哲学原理

本书在解读了《周易》中的人性生成和心智结构思想之后,对《文言坤》进行了严谨的解读,得出“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是《周易》关于人性修养、心智发用的核心原理。

《中庸》说:“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有了对人性和人类心智构成的理论之后,自然就能推演出人类认识“万物”的基本原理、方法。

本书从《周易》的“人性论”出发,推演出《周易》的科技哲学原理。描述时空结构的八卦和干支,可作为研究万物随时空流转变化规律的工具。这套时空结构模型,具有确定的解释规则和推理逻辑,用于生命、心理、医学、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科研时,能够做到“研究过程可重复,分析过程可定量,结论可验证”,并且比运用西方的线性时空观进行研究具有巨大的优势。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在书中附了孙志凤博士论文核心部分。

另外,本书第三章,依据《易传》中“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等若干论述,论证了八卦某爻变化的背后有个“动因卦”,这可理解为是对虞翻“旁通”思想的深化、引申。两个卦相互作用,就是二进制“象数一体运算”。用这样的视角,对《周易》中含有天干、日期、数字的100余条卦爻辞进行了逻辑自洽的解释。这一部分内容的专业性很强,如果以后能得到易学界专家们的广泛确证的话,那就是涉及面广泛的重大学术成果。

(本文作者毛世屏,系海天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

审读:谭录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