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元故事 | 醒来吧,古城!曾经“深圳的原点”——南头古城,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逃过了大拆大建的命运,通过综合整治手段焕然一新。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也让它成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来源: 晶报   2022-11-02 09:18:25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2日讯(晶报记者 张乃凡/文树树/插图)深圳有古迹吗?打卡创意文化,哪是好去处?想拍美美的文艺出圈照,哪里环境好?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指向同一个地方——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北靠阳台山,南临伶仃洋,有着近1700年的历史。因盐而始,因人而兴,南头古城曾是渔盐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和盐官驻地。自东晋建立东官郡治、明代设立新安县衙以来,南头古城曾长期管辖香港、澳门及珠海、中山、东莞部分地区,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和曾经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被称为“粤东首郡,港澳源头”“深圳城市的原点”“深港历史文化之根”。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化进程产物——城中村也在此快速凝结形成,与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报德祠等古建筑相伴相生。

在一个秋意渐至的下午,我走进这片占地约40万平方米的“城”,寻找城村交织的脉络、聆听新旧碰撞的乐章。

南头古城呈现“六纵一横”的街巷格局——十字主街是明代以来形成的中心轴线,十字主街之外分布着稠密的城中村建筑群。从南城门进,穿过大片草地,来到斑驳的老城墙根。城墙上方牌匾高悬,上书“岭南重镇”。循中山南街而上,一栋栋楼房在眼前依次展开。楼房的一层大多是餐饮、文创店铺,二层以上则是青年长租公寓及村民自住空间。砖石路、木栏杆、雕花窗、花草掩映,岭南特色、广府风情扑面而来。走着走着,“九街糖水”的招牌映入眼帘。早就对这家老店有所耳闻,索性停下歇歇脚,尝尝这被众多老广大赞地道的糖水滋味。

店铺面积不大,但窗明几净、整洁有序。一溜圆桌、一溜方桌靠墙排开,墙上挂着两三台空调、店铺老照片和几幅书法——“和”“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城市留住记忆”。菜单上列着传统糖水、西米露、招牌香芋、纯手工芋圆、烧仙草、龟苓膏、桃胶系列、双皮奶、海底椰九大类约百种糖水,价格从8元到20元不等。

老板蔡秋壮,是九街糖水的第三任经营者,前两任经营者均是妻子家的亲戚。1995年,九街糖水在南头古城开张,在接过接力棒之前,夫妻二人就经常到店里帮忙。“以前古城就是个城中村,环境可以用三个字形容——‘脏’‘乱’‘差’,道路两旁乱摆卖,有些小贩还把货品摆在路中间,留给人行走的空间不到一米。路面上污水横流,垃圾、烂菜叶乱扔,气味刺鼻、让人作呕。大部分店铺卖的东西也很杂,同一家店,既卖手机,又卖鱼,乱七八糟的……”

蔡老板的描述,在一些老照片中得到了验证——四处乱拉的电线,将握手楼间狭长的天空分割得七零八碎,两三点麻雀稀稀落落地停在电线上,像是也怕被地上的污水弄脏了脚。城墙、石碑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牛皮癣”广告和一些小广告被撕掉后留下的痕迹,让本就历经风雨的古城门面更加伤痕累累。

“虽然有古迹,但媒体宣传少,知道的人不多。再加上环境差,来玩的人寥寥无几,直接影响生意和收入。条件有限,当时店里就装了几台风扇,夏天煲糖水的时候,厨房就像个大火炉,干活都不顺手。”

南头古城的城中村窘境绝非个案。2015年前后,深圳有1000多个城中村,因生活成本低、交通位置优越成为众多低收入者、创业者和刚毕业学生的栖身首选,也吸引了部分产业入驻,价值、贡献毋庸置疑。但城中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治安、消防问题也无法回避。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一大半城中村被纳入更新规划,面临被拆除的境地。在城市向内深耕的过程中,城中村是否能被简单取代?它于未来城市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2015年,在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闭幕前的头脑风暴会上,这些问题被组委会一一提出、讨论,下届双年展的主题也最终锁定城中村。

主题确定,专家们便踏上了选择城中村的漫漫长路,下沙、水围等五六个城中村都曾先后进入视野。经过一年实地调研、沟通洽谈,南头古城凭借相关部门支持、村民意愿高、有合适场地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2017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下,古城微更新有序开展:优化公共空间、升级基础设施、整治“三线”、清洗道路……与之并行的还有双年展策展、布展,艺术作品与活动被纷纷引入。

千年古城得以唤醒。

据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起人、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张宇星博士介绍,南头古城双年展试图在尊重人性和历史的前提下呼唤多元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态系统,寻求城市文化、社会、空间多层面的共生,这一尝试也成功吸引了外界对于城中村的关注。在南头古城双年展结束的次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总体规划(2019-2025)》,引导合理有序开展深圳市城中村更新工作,逐步消除安全隐患、维护城市肌理、传承历史文脉、保障低成本空间以及改善居住环境和配套服务,实现城中村全面、可持续发展。自此,更多的城中村逃过了大拆大建的命运,更多的资金被注入城中村更新,更多的综合整治手段被成功挖掘、利用。

2019年,南头古城迎来了更大规模的一次蝶变新生。当年3月,南头古城活化与更新项目正式启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的模式,实行“统一回租、建筑改造运营”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大批店铺被迁至背街小巷,而九街糖水成为了唯一留在主街的原有商铺。谈及为何能拿到这张“入场券”,蔡老板说,二十多年来,糖水铺一直秉承着货真、价实的原则。“香芋、芋圆是店里的招牌,我们按照时令变化,选择广东、广西、福建等不同产地的香芋。”边说,他边熟练地抱起芋头开始削皮,不一会儿工夫,两个白胖的芋头就被褪去了外衣,“躺”在盆里。“为了方便,其他一些糖水铺的芋圆用机器制作,我们的芋圆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把香芋蒸熟、捣碎以后加入木薯粉揉搓、切块再二次上锅。往往一个工人一天只能做30斤芋圆,还不够一个周末卖的。虽然产量低,但是手工做的比机器做的筋道、有嚼劲。”蔡老板指着菜单说,“我接手的时候,糖水品种只有30来种,基本都是广式传统糖水。后来,我去别的糖水店,尤其是那些年轻人喜欢的新式糖水店品尝、学习,回来改良,增加糖水种类。我们的价格也一直保持在比较实惠的档位。”用料也好,用心也罢,归根结底,其实是对自然馈赠、饕客选择和饮食文化传承、创新的尊重。

尊重缔造美味,也予焕新以力量。聆听各方诉求、回应各方关切、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贯穿统租、改造、运营全过程。“我们成了解决家庭矛盾的居委会。”曾深入与村民沟通、协调第一线的万科集团南头古城项目负责人黄楠笑着回忆道。“我们将楼栋从村民手中统租回来,安排改造,再进行运营。而统租就涉及了299栋楼,可以说,每家都有每家的情况,每家都需要个性化解决方案。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就楼栋所有权归属和租金分配争执不下;有的家庭,夫妻离异,离婚时也没有明确楼栋所有权归属;有的家庭,老人因为有落叶归根的思想,不愿意迁出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我们用一年时间理顺各方关系、沟通协调、定制解决方案,光合同就签了600多份,这意味着平均一栋楼就有2-3个权利人。”用“绣花功夫”解千头万绪,黄楠记忆犹新。

除了统租,村民的想法也在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古城里有一栋‘植物楼’,改造前村民就自己在二楼种植了许多植物,布置成了一个空中花园。我们在改造的时候没有全盘重建,而是对植物进行了保留,这样既强化了建筑屋顶一方植物花园的特性,为高密度的南头古城贡献了一处空中森林秘境,也让原业主一直以来的生活方式及对花草植物的喜爱得到了延续。”黄楠说,“古城里有些老人对改造一直持质疑态度,有的甚至还因为改造施工与他人发生冲突。后来,我们的工作人员常常去跟他们聊天,倾听他们的想法、告诉他们改造后将实现的效果。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我们就在改造楼栋时将一层留给他们自住;有些老人对施工噪音意见较大,我们就尽量控制音量,并提前告知。慢慢地,和老人们的沟通越来越容易,他们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万科还深入社区展开接触,了解古城情况及村民意见,并组织工作坊,欢迎有想法的村民建言献策。

“来尝尝我们的香芋和糖水。”蔡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刚刚两个白胖的香芋转眼间就变成了端上桌的小芋头块,热腾腾的白气混着诱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旁边还有一碗招牌糖水——烧仙草芋圆。糖水“干货十足”、丰富多元:花生、葡萄干、椰果、仙草、红豆、西米……各色配料在浓郁的牛奶中浮沉。我迫不及待舀起一勺香芋放入口中,软糯细腻,再喝一口糖水,甘甜清润、沁入心脾,花生香脆、仙草爽滑、葡萄干酸酸甜甜……千滋百味在味蕾间交相辉映,却又不喧宾夺主,迸发出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焕新的南头古城,无论是设计还是业态,同样丰富多元。设计上,古城邀请国际建筑与设计团队加入,为其注入各具特色又和谐共生的建筑风情。古城东北角的IF工厂原先是一家废弃制衣厂,荷兰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MVRDV在顺应建筑原本状态和生长痕迹的前提下,提升建筑性能,将其改造成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MVRDV大量使用玻璃材质增加建筑的通透性,并在顶楼种植绿竹,用绿竹分隔出不同功能区;来自上海的如恩设计研究室则把一幢宿舍楼改造成有熊酒店,将其立面用屏障包裹,再在顶层加盖金属结构,让建筑向上延展……业态方面,古城没有落入传统景点、商业街单一粗暴销售小吃、纪念品的窠臼,而是审慎布局非标准化商业,通过“迁故”“迎新”带给游玩者除了购物中心以外的消费新选择——一方面,原先在十字主街经营的缝纫店、菜市场、包子铺等生活店铺被迁至背街小巷,继续服务古城居民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古城大量引入包括小众品牌、高街潮牌等在内,能体现文化质感的新商铺,推动古城生态内循环、内容自生产可持续发展。目前,南头古城已形成包括文化展览、非遗博览、创意办公、文化创意、精品零售、特色餐饮、休闲餐饮、精品民宿/酒店、长租公寓等九大业态。

甜是糖水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古城改造后,客流量比以前大多了。除了古城居民,周边高校的学生、企业的员工都常来逛逛,喝一碗糖水,我们的价格也提得上去了。虽然租金是以前的4倍,但是赚的比以前多。”蔡老板呷着工夫茶,惬意地说。“儿子在北京当了两年兵,回来变得成熟懂事了,现在在备考研究生。女儿在科技园上班,收入稳定。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在老家花110万给他们建一栋4层小别墅,明年就能建好。”除了蔡老板,还有许许多多村民都享受到了古城焕新的红利。以房屋租赁为例,改造前,平均一间房月租金只有1000-1500元,收益也不稳定。焕新后,许多房屋被改造成为长租青年公寓,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有些还带有小阳台。条件好了,租金相应地从1000多跃至3000多元,村民收入水涨船高。尽管租金上涨,前来租房的年轻人反而更多了,入住率常年维持在90%以上。

甜从舌到胃,也从主街蔓延至背街。主街环境的提升被许多背街小巷的村民看在眼里,他们开始自发美化周围环境,并凭借个人资源、喜好开设店铺。在此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得到如何提升店铺招牌等实实在在的建议。此外,增设的公共消防、安保巡逻力量也让背街小巷愈发安全。主街、背街协同提升,让南头古城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南头古城常年接待许多来学习经验的外省市团队,并列入了“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及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并非尾声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九街糖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也成为了他们心底关于古城、关于故乡的代名词。“我们这儿有好多相熟的老顾客。有个坐轮椅的老太太,每周都会让保姆带着她来喝几次糖水。还有小年轻,小的时候就常来喝糖水,后来谈恋爱了,带着女朋友来,现在有了孩子,一家三口来喝糖水。”谈起老顾客,蔡老板就像谈论老朋友一样熟悉。当被问及生意这么好,想不想扩大规模时,蔡老板坚定地摇摇头:“不想扩大店面,也不想到别的地方开分店、找加盟。我们就想扎根古城,安安稳稳把这家店开好,细水长流。广东人有句话:‘长命功夫长命做’嘛。”

长命功夫长命做的,还有南头古城。这座千年老城,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涵育新的锦绣永恒。

2015年 " 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闭幕前的头脑风暴会上确定,下届双年展的主题锁定城中村。

2017年 | 南头古城凭借相关部门支持、村民意愿高、有合适场地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主展场。

2019年 | 南头古城迎来了更大规模的蝶变新生。3月,南头古城活化与更新项目正式启动,大批店铺被迁至背街小巷,而九街糖水成为了唯一留在主街的原有商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