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瞧,这条“鱼”游动在盐田大街小巷

来源: 深圳晚报   2022-01-30 09:16:15

沙头角鱼灯舞表演。 受访者供图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月3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谢启宗 彭彩萍 实习生 邓儒莹 蔡瑞英 赵应雨)“瞧,这鱼游到墙上来了”,第一次到盐田区游玩的小李刚出地铁后就被这幅有着盐田特色彩绘墙所吸引。墙上的“鱼”正是盐田国家级非遗——《沙头角鱼灯舞》。舞鱼灯闹新春是沙头角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年味,凝聚着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饱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近日,深晚记者走进沙头角,听非遗传承人讲述沙头角鱼灯舞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故事。

“鱼灯舞”徜徉盐田大街小巷

记者搭乘地铁8号线,40分钟便从位于福田的景田站抵达位于盐田的沙头角站。记者在沙头角站内一抬头便看见鱼灯造型的装饰。这是来自本土艺术家刘蔼明的作品——《渔村记忆》,提取鱼兜元素,结合编织流线,形成简洁现代的鱼灯造型。

地铁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铁8号线采用“一站一景”理念,结合区域景观和人文特色,以海、山、植物和现代工艺等为主要元素进行站点装修设计,再现沿途秀丽的生态风光和生产风貌。其中,沙头角站将鱼骨灯作为盐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融入空间装饰,为乘客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从沙头角地铁站B出口出来后,便可看见一幅巨大的“沙头角鱼灯舞”彩绘墙,墙上的图案惟妙惟肖地展现着舞鱼灯和制作鱼灯,仿佛鱼儿游到了墙上。

在盐田居民黄叔的眼里,这幅彩绘墙曾经是“老破旧”,不符盐田城区形象。如今,在盐田区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墙体美化提升工程后,这些“老破旧”华丽变身,蝶变为一幅幅美丽的手绘艺术画。

保护传承盐田非遗文化

沿着彩绘墙一路向前进入中英街,便可看到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馆内陈列了上千件藏品,除了鱼灯舞雕塑、旧器具、农具、老相片、旧文献等实体藏品外,还运用场景复原以及场景模拟等方式,展示沙栏吓村的历史以及鱼灯舞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轨迹。2008年,沙头角鱼灯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2月,村民在沙栏吓办公楼创建了沙头角鱼灯舞民俗博物馆。

“鱼灯舞要舞得好,就一定要对鱼有感情,要捕捉到鱼的神韵。想象自己是一条鱼,在天蓝色的海底里面游来游去。低马步是基本的动作,马步跟身体融合在一起。”鱼灯舞传承人吴观球说道。吴观球人称“球叔”,是土生土长的沙头角沙栏吓村村民,从小就跟族中长辈练习鱼灯舞。现在他已经80岁,是沙栏吓村鱼灯舞总教练,舞起鱼灯依然身手矫健,步履轻盈。

在吴观球的记忆中,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妈祖诞辰等节庆,五颜六色的鱼灯里便会亮起烛火,伴随着鱼灯穿梭起舞,村民沉浸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客家渔耕文化的代表之一。

提及鱼灯舞的传承,吴观球眼里流露坚毅的光。2012年起,吴观球开始到深圳小学、初中、大学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为积极推动非遗传承,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项目保护单位以及沙头角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非遗传承”新模式,连续两年举办了沙头角鱼灯舞培训班,在现有专业力量的基础上,挑选并集中培训了一批鱼灯舞表演队新生力量。

如今,沙头角鱼灯舞也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陆陆续续“走”了出去,先后在一些国家、省、市级以及粤港澳地区等大舞台展现盐田非遗魅力,擦亮盐田文化名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