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光明区治水3年建成29项重大水务工程

来源: 深圳晚报   2020-12-10 17:16:38

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本版图片均由光明区建筑工务署提供

茅洲河碧道光明段节点之一——左岸科技公园。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2月1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刘云惠里 张益兰)华灯初上,在光明区东周文化公园,人们愉悦地跳舞、嬉戏、散步。月光皎洁,映照周边栋栋崭新楼盘,清流潺潺,淌过环绕公园的木墩河道……谁能想到,几年前,这儿是灌木丛生的山头和腥臭粘稠的河道,为何它能“改头换面”?时间溯至2017年,针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光明区拉开了“山水大文章”攻坚战。光明区建筑工务署作为“山水大文章”的主力军,牵头对茅洲河一级支流木墩河启动河道综合整治,为东周文化公园的落成奠定生态基础,为提升城市品质奋力“开山”,让社区更宜居,区域投资和营商环境更佳……

在光明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水务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光明区建筑工务署肩负起全区32项重大水务工程承建职责,涵盖河道综合整治、排水管网构建、生态湿地打造、沿岸景观提升、河道生态补水、底泥处理厂建设等多个领域。3年间,区建筑工务署组成工务署特色的“治水精英队”,风雨兼程奋战,实现光明治水战役捷报频传。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光明治水征战迎来收官,累计29项水务工程将于年内竣工。

茅洲河12条主要支流

黑臭消失、水质达标

蓝天白云倒映河面,河底鱼群悠然游曳,河畔花坛绿植齐整,这是玉田河田寮大道中游段的情景。玉田河是茅洲河左岸一级支流,河道全长2.74公里,河道治理范围为玉昌西路(原洲石玉支线东出口)至玉田河河口,沿线多经商铺、公园等区域。

过去,玉田河中游段的地面上多商铺,污水直排入河情况严重,水质黑臭粘稠。而玉田河上游是一条狭窄的水沟,沟里的水黑堪比墨汁,旁边的玉律公园鲜有人至,另一侧的大片土地荒废多年也无人问津。

2019年10月,区建筑工务署对玉田河启动整治,沿河敷设截污管阻断污水入河,疏浚河底沉积的淤泥黑沙,对河流进行补水,令河水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扩宽河道,并通过防洪工程、岸坡改造、防汛跨河桥涵等工程,提高河道防洪标准至50年一遇;此外,在河道堤岸设置绿化元素及巡河步道等,美化了河道景观。如今,玉田河水清澈见底;岸壁以精致的石材铺筑,岸边装上了木色护栏;光明水质净化厂定期输送补水,令河道流水不腐。河道环境变好了,玉律公园人气也渐渐旺了起来。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是河湖“长制久清”的基础。3年来,区建筑工务署对茅洲河(光明段)12条主要支流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逐步消除了新陂头河、楼村水、木墩河、玉田河、西田水、大凼水、新陂头河北支、白沙坑水8条河,公明排洪渠、上下村排洪渠、合水口排洪渠、马田排洪渠4条渠,茅洲河(光明段)李松蓢断面,至观澜河一级支流白花河的黑臭水体。

要让水务工程持续发挥惠民效益,就得定期清淤。2019年9月底,区建筑工务署建成永久性、独立的全封闭式底泥处理厂——光明底泥处理厂,可承接光明乃至周边区域的淤泥处理量。

河渠沿岸风景如画湿地碧道成网红景点

生态湿地因其生物资源多样、丰富,不但是景观打卡点,还是市民亲近、了解大自然的天然课堂。而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光明段)则以其所展现的“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壮丽气象,引无数市民争相前来打卡!

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区建筑工务署负责的新陂头南和鹅颈水两处生态湿地公园先后竣工。新陂头南湿地位于新陂头河与公常路交叉口东南侧,占地4.98公顷,其中水平潜流湿地占地0.4公顷。鹅颈水湿地位于鹅颈水与茅洲河干流交汇处,占地7.05公顷,其整体设计以科普教育、休闲服务为核心,兼顾河道水质净化提升,湿地内育有100余种地被植物和30余种水生植物,吸引了大量鸟类前来栖息。

据了解,鹅颈水湿地建设过程中,区建筑工务署通过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全新思路,融入多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技术,科学设计植被草沟、透水铺装、生态树池、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绿色源头设施,推进降雨径流的吸收净化,解决区域小雨积存问题。如今,清澈的湖水与茂密的水生植物交相辉映,湖泊倒映着石拱桥,风景如画,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光明模式”已经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区建筑工务署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全心打造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成“湿地典范”。因休闲性、科普性和互动性惠民效益突出,鹅颈水生态湿地公园获评2019年度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为光明区唯一上榜项目。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光明段)设有南光绿境、李松蓢街区、西田休闲公园、西田微丘、左岸双线科技公园、滨海明珠科创园和大围沙河美食街7大节点。该试点段全长约6.8公里,以茅洲河为主线,沿河设活力走廊和科技智谷两大分区,目前,已正式面向市民开放。

排水管网覆盖公明核心区城市环境更洁净

治水是系统工程,根子在岸上,要彻底治理干净河道,还得规范岸上的排水行为,这就涉及城市地下的“毛细血管”——排水管网工程,包括正本清源和雨污分流改造两部分。

公明核心区及白花社区的工业园区聚集了大量五金、电子零件、塑胶产品制造等中小型企业。早期,园区的雨、污水及工业废水均通过合流管道直排进周边河、渠,导致水体重度黑臭,周边居民甚至不敢开窗通风。2018年8月上旬开始,区建筑工务署在该区域推进正本清源工程,3个月内即完成该区域383个工业园区和64个公建小区的排水管网改造,铺设管道累计201公里,完成立管改造68公里,自此实现了该区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收集,雨水、污水排放“分道扬镳”。

截至2018年底,区建筑工务署在公明核心区的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区域新建埋地雨污水管244.56公里、雨水立管389.7公里。自此,公明和马田两个街道的雨污水管道系统形成有机整体,污水收集率提高,光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干管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污水入河问题从源头得到解决。如今,公明核心区及白花社区,工业园区的地表清爽洁净,沿河绿道成了居民散步晨练必经之路,工程带来的惠民效益得到群众一致肯定。

碧水蓝天是一流科学城最灵动的底色,在治水“开山”过程中,光明区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河长制要求,打造了一支战斗力强劲的河湖长队伍,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建、一河一管、一河一档、一河一景的“五个一”要求推动河流治理工作,将工作重点由河道巡查扩展为流域巡查。区建筑工务人铭记治水初心,以惠民生、顺民意为导向,奋力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为城市品质提升不断夯实生态基础,让人才在光明住有宜居,让高新产业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推动光明科学城长远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