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星阅光明科学季”科幻亮相 4位小作者分享心得 科幻文学连接科学与青少年

来源: 深圳晚报   2022-08-17 09:16:57

▲8月15日,本次活动策划者之一的谢晨(左二)与小作者分享创作心得。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实习生 宋思漫)8月15日上午,“星阅光明科学季开幕仪式暨光明区图书馆十周年庆典”在光明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星阅光明科学季”首次亮相,既为庆祝光明区图书馆建馆十周年,更为点亮“人文与科学”的图书馆未来发展主题。

开幕式当天,“科学正发声”文化论坛第一场开启。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策划者与推动者之一谢晨与4位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奖者,进行了“科幻文学阅读与创作”的讨论;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老师陈发祥与现场读者进行了科幻文学创作互动。

深圳市光明区楼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光明少年文学院“小院士”陈怡丹是年龄最小的作者,所创作的《穿越未来与末日》是3万篇作品中篇幅最小的,最终入围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比赛前205篇。她分享说,自己曾在校内经老师指导阅读了《三体》《流浪地球》等科幻大家作品,萌发出对创作科幻文学的强烈欲望。

青岛电影学院一年级学生、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一等奖获得者王艺博介绍,他的长篇科幻小说《石碑》围绕一种会将人化为石头的“传染病”展开,是一次源于新冠疫情的想象,力求传递一份积极向上的能量。

吕珈瑶是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也是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三等奖获得者,她在自主阅读科幻文学与父母讲述科幻故事的熏陶下进行科幻文学创作。她的获奖作品《人类文明的黄昏》以AI崛起作为背景,创造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曾就读于南山外国语学校、首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彭林芳,如今是一位准大学生。获奖作品《灯塔》的创作源于一部科幻纪录片——《人类消失之后》。她认为,无论是爱上文学还是爱上科幻,都是从“读故事”开始,在掌握情节的魅力之后,才有可能感受到其背后深意。

4位青少年科幻文学写作者的分享引起阵阵掌声。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未来可期”的面貌,让很多到场家长和孩子赞叹不已。

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幻文学创作与发展的谢晨认为,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的风靡是北上广深等科技、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独有的文化现象,科幻文学是连接科学与青少年最好的桥梁之一。“科学正发声”文化论坛还将举办两场讲座,届时有重要科幻大咖到场分享,带领读者以更科技、更创新、更有趣的方式打开阅读之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