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 >

深圳口述史|鲁先平:怀揣梦想 潜心研发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

来源: 深圳晚报   2022-09-22 21:17:27

口述时间:2022年8月17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南山智谷产业园

鲁先平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理学博士,现任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曾任科技部“863”审评专家。鲁先平具有30多年的全球药物研发及丰富的医药领域管理经验,在分子医学、肿瘤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2013年,带领微芯生物参与项目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2019年,获2018年度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市长奖”;2020年,获“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表彰。

22年前,我们怀揣梦想回国创业,立志推出中国人的原创新药。2001年,我们从深圳出发,创建微芯生物,开启中国原创新药的拓荒之旅,先后推出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等原创药物。一路栉风沐雨,一路砥砺前行。微芯生物的发展故事,交织了深圳政通、人和的合奏。深圳高度市场化的发展环境、宽容的创新文化氛围以及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我们潜心研发新药提供了绝佳的成长养分。

十月的深圳,空气清新。阳光下,各色花朵夹杂于葱绿的草丛之间,生机盎然。我们一下子就被这里的暖意吸引了。

回国赴深创业拓荒中国原创新药

我于196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1979年,我考进了四川大学,就读生物化学专业。1986年、1988年分别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生物化学硕士和基础医学所/肿瘤所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1989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UCSD)从事博士后研究。5年后,我参与创建了两家生物医药公司,后来均被大型企业收购,由此,我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在国外工作期间,我与几位朋友开始思考,希望将自己在生物医药方面的所学、所知、所能,回馈祖国。

2000年9月30日,我以清华大学高级访问教授的身份回国。这段时间,我们深入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的创业条件,最终选择了深圳。

让我们感受最明显的是,当时深圳本土大型国营医药企业较少,但民营企业发展得很好,市场化氛围很浓厚。深圳政府部门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也远超国内其他城市。

来到深圳的第一天,我们的飞机晚点,到达五洲宾馆已是次日凌晨。没想到,深圳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依然在等候着。

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沟通。深圳政府注重营造客观透明公正的营商环境,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他们对技术创新企业未来的期冀,让我们备感振奋和鼓舞。

第二天清晨,我打开窗户,看见了湛蓝的天空。十月的深圳,空气清新。阳光下,各色花朵夹杂于葱绿的草丛之间,生机盎然。我们一下子就被这里的暖意吸引了。

深圳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之政府对于科研创新的高瞻远瞩,蓬勃发展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充满了期待。就这样,我们在深圳,开启了中国原创新药领域的拓荒之旅。

微芯生物的成长路程深深地打上创新的烙印,同时也体现了深圳“鼓励创新、锐意改革”的特质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

破冰之旅研发中国首个原创抗肿瘤药物

2001年,我们在深圳创立了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原创新分子药物的研发。当时,创新药大都来自外企,国内药企大部分在忙着做仿制药。由于一款创新药的研发需要十年以上、大量资金的投入,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不可取、不现实”的选择。

到底是转型还是坚守?微芯生物始终坚持走研发原创新药的道路。2002年,我们成功构建了国际先进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与早期评价平台”核心技术体系,突破了新药创制过程的关键核心技术。

原创新药的研发犹如大海捞针。从一组靶点中筛选出一个可靠的数据,要经过30万次试验,不断试错、不断收紧,最后选出一两个最合适的化合物。经过无数次论证、推翻、再论证的过程,我们于2002年首次发现了西格列他钠和西达本胺。

发现药物是喜人的开端,但后续研发也不是易事。一款原创新药的研发,从研究阶段到成功获批,可以说,成功率仅有1%。我们每天和团队查阅大量资料,从实验室里筛选各种实验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我们申请的第一个原创新药——治疗Ⅱ型糖尿病新药西格列他钠,获准开展临床研究。也正是在这一年,我们向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中国首个抗肿瘤原创化学新药西达本胺的临床试验申请。

西达本胺是中国医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创新药,于2014年12月获批上市,批准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填补了我国该治疗领域的空白。西达本胺的成功研发,不仅对全球新药的研发,尤其是关于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领域做出了贡献,还为深圳乃至全国生物医药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从发现到上市,西达本胺历经12年,西格列他钠则历经了19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深圳创业这些年,政府部门为企业营造了包容、平等、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真正让我们这些从事高科技创新的企业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研究核心技术,开发原创产品。

事实上,创业之初,我们最担忧的是融资环境。2005年,微芯生物遭遇融资困难,濒临生死一线。为求造血,我们将西达本胺的国际专利授权出去。在这当口,微芯生物在深圳的早期同伴、合作者,因认可微芯生物在核心技术创新上的努力,纷纷接过资本的接力棒,让微芯生物度过了“至暗时刻”。

到2009年,西达本胺进入临床开发关键时刻,面临巨大的临床研发费用和同期启动产业化建设的双重压力。这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及时伸出援手,提出一定要把微芯生物留在深圳,确定了由深圳市政府为微芯生物代建产业化基地,帮助西达本胺的产业化在深圳顺利实施。

政府医药研发专项资金也不断“雪中送炭”。近年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部门力推微芯生物做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持续对微芯生物的项目进行了帮助。我们能获得一轮又一轮的注资,与政策的引导分不开。

我觉得我们比较幸运,选择了一个好地方,深圳这座开放和包容的城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微芯生物的成长路程深深地打上创新的烙印,同时也体现了深圳“鼓励创新、锐意改革”的特质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

科创板的设立给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打开了一扇包容的窗户。可以说,在科创板上市,把微芯生物被束缚的研发之手解放开了,让微芯生物可以腾飞。

蝶变创新,成为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

在中国生物医药史上,值得一提的节点是,科创板的设立给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打开了一扇包容的窗户。2019年,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增强了市场包容性,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这一年8月12日,微芯生物敲响上市锣,成为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从此迎来跨越式发展。

微芯生物作为生物医药公司,特点在于研究核心技术,这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基于行业的规律,我们必须找到融资的接力棒。

过去,企业如营收有限,则需要有意识地控制研发投入,才能满足上市条件。而科创板将这一束缚解开,真正地让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有机会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并通过不断研发投入获得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微芯生物非常荣幸参与到这个历史过程中。可以说,在科创板上市,把微芯生物被束缚的“研发之手”解放开了,让微芯可以腾飞。

上市以来,我们的研发投入成倍增加,每年同比增长70%以上。随之而来的是核心技术的完善、产品线的开拓以及针对更多适应症的研究。

如今,微芯生物开发了多个原创新药产品管线,覆盖了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抗病毒五个重大疾病领域,为亟待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全新且有效的治疗。未来,我们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大研发,把我们核心技术平台的能力发挥得更好,做出更多的原创新药帮助患者。

砥砺奋进,协助完善

创新药评审体系

回顾微芯生物21年的发展,我们是幸运的。从创新药领域零生态的状态起步,我们多次受益于深圳市政府超前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精神,并在平等、透明、公开的营商环境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微芯生物也见证了中国原创药从无到有,亲历和见证了“深圳创新的速度与力量”,以及创新药评审、注册等环节的不断完善。

2004年,微芯生物首次向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钠临床试验的申请。当我们带着近两米高的送审材料来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事窗口时,工作人员感到十分惊讶。

过去企业递交的材料最多半尺到一尺高,当时的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审中心(现广东省药监局审评认证中心)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他们发现,中国终于有企业做原创性的药品了。于是,加快审核流程,并安排专人专程陪同我们去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送材料。

很快,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意识到,中国要有原创新药了。不过,相关制度法规却是缺失的。中国需要原创新药企业,更需要建立更规范、更先进的药品评审体系。

于是,我们组织专家,研究国际最先进的相关制度,并与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多次交流讨论,帮助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先进规范的药品评审体系。

正是有了多方的支持,微芯生物才得以发展。比如西达本胺是在2014年基于二期临床获批上市的药品,这在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历史上是第一次。药审和药监体系真正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加速完成了西达本胺的上市审批。

除了推动创新药的评审,我们在新药申报过程也做出了努力。过去,在新药申报的过程中,药监部门要求制药企业不仅要提供药物临床前试验的各项数据,还要提供药物生产流程、加工工艺甚至包装设计等。为了改变这种与创新药研发不匹配的药品监管规则,微芯生物于2006年提出在中国推行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MAH),并协助深圳展开调研,为MAH制度在中国全面推开奠定了基础。

2016年,MAH制度以试点形式落地。2017年9月,微芯生物获批成为上市许可持有人。尽管这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们摸索着前行,为了铺平以后的路,甘之如饴。

创新药的核心在于创新,专利保护则是原创新药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黄金甲”。对于微芯生物来说,知识产权也是激励创新的重要保障,为团队潜心研究创新药物进一步发展助力。

我相信,深圳将秉承特区首创精神,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多点开花,携手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微芯生物20多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原创药的改革与发展壮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创新药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药品注册改革、临床研究、法律法规等整个生态体系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中,深圳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圳是首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早在2009年就率先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新兴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培育,已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聚集效应。

2022年6月,深圳推出《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其中,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就包括生物医药。

深圳历来强调尊重市场规律,营造客观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注重保护知识产权。不仅如此,过去十多年来,深圳非常有远见地布局了很多基础研究,把医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有机地连接起来。这些对微芯生物等药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我们可以安心管理公司,全身心投入原创新药的研究与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期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在医药政策上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希望深圳更加平衡多方面人才的引进,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我相信,深圳将秉承首创精神,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站在新的起点,微芯生物将研发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的新药,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出品:深圳市政协深圳晚报社

总策划:林洁

策划:乔恒利

监制:尹昌龙王蕾叶晓滨

顾问:黄玲

统筹:林航赵青陈莉

执行:王硕成功郑舒琪邓敬民朱昌欢

口述时间:2022年8月17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南山智谷产业园

采写撰稿:深圳晚报记者成功吴洁实习生卢芬芳陈书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