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 >

2021开年“土味扶贫剧”何以成爆款?《山海情》走红的文化密码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1-02-08 09:19:34

image.png

电视剧《山海情》剧照

原标题:2021开年“土味扶贫剧”何以成爆款?

《山海情》走红的文化密码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2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2021年开年剧集大战中,一部扶贫题材的《山海情》成为超强黑马,豆瓣评分高达9.4分,口碑爆棚,还圈了不少年轻粉丝。

日前,被观众称为“土味扶贫剧”的《山海情》圆满收官,很多观众表示“23集根本就不够看”。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它走红的文化密码是什么?

叙事风格:硬核现实,最大程度地追求真实

“我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这是热播剧《山海情》大结局传递的愿望,也给观众留下了念想。豆瓣评分从9.1分开播,到9.4分收尾,《山海情》剧组打了一场“漂亮仗”。《山海情》原名《闽宁镇》,从剧名看,怎么都不像热播剧,但优秀的创作团队,可以改变一切先入为主的印象。

从制作班底和主演阵容来说这部剧实力雄厚:正午阳光出品,孔笙、孙墨龙执导,黄轩、张嘉益、闫妮、姚晨等出演。当然,《山海情》的成功,不仅在于它集合了一众金牌制作团队,人物形象真实,剧情符合时代特征,更在于它真正脱离了“宣传片”的概念与出发点,用真诚创作的心态,以平等的视角,去观察和反映贫困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

专栏作者韩浩月指出,《山海情》好看在于它真实。演员敢土气,对于这样一个群星荟萃的剧集,这很难得。无论“小鲜肉”“小鲜花”,抑或实力派,每位表演者到了这部剧里都“土到掉渣”。“剧情还敢于揭丑,村民吃扶贫鸡,父亲为了一头驴可以把女儿卖了,校长劝不满16周岁的孩子别去打工去上学,却被家长一顿嘲讽……偏远地区穷怕了、懒惯了的形象,这部剧都大胆地拍了出来。”韩浩月说,“扶贫剧的拍摄,往往会带有任务色彩,或是因为这个缘故,一些扶贫剧被束缚住了手脚,宁可不精彩也不愿意尝试突破。当然,《山海情》抛弃了升华与拔高,回到原点,找寻本真。这种朴素的创作态度,帮助剧集快速而直接地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

据悉,《山海情》剧组全员扎根黄土地,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主演黄轩回忆:“我们拍摄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连一棵树、一个纳凉的地方都没有。”许多演员脸上的“高原红”,就是让黄沙给吹出来的。正是这样俯身于生活土壤的创作态度,才打造出这部真正接地气的作品。

影视语言:如诗如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山海情》在剧本叙事上,是现实主义;在影视语言上,则充满浪漫主义。影视,究其本质,是一门“看的艺术”,光影、造型、场景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山海情》的导演孔笙、孙墨龙皆是驾驭光影的行家,他们的许多作品都以构图诗意、内涵隽永著称,比如“爆款”电视剧《琅琊榜》便是其中之一。

影评人、专栏作家李佳认为,《山海情》善于就地取材、挖掘自然环境的抒情性。戈壁滩日照强烈,是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之一,但在主创镜头下,太阳一次次从地平线缓缓升起,散发出金色光芒,为人和故事打上了诗意的高光;每当有困难和悲伤,正是这光芒驱赶阴霾、抚慰了芸芸众生。在移民的路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都曾以“空镜头”来呈现,是以让故事更具传奇性。

“更令人称道的,是同场景的对比和呼应。在《山海情》第一集和最后一集,均出现了几个孩子在大山中奔跑的影像。山是同一座山,人却是两代人;两代人脚下的山,呈现出荒山和青山的鲜明对比。这不仅直接展现了美梦成真,更是小人物梦想与中国梦的交织,是以壮美河山向奋斗者的致敬,让全剧升华成为一首恢宏而充满时代感的赞美诗。”李佳说。

青春元素:独特视角,聚焦时代化的“扶贫之路”

《山海情》之所以还能打动如今的年轻人,是因为剧中为脱贫而奋斗的村民里,很多都是年轻人。剧中的村支书也是一位农校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这和以往的一些扶贫剧将扶贫干部的面孔进行模式化、呆板化的表达不一样。年轻人参与扶贫,他们给贫困地区带来的除了一些硬性的政策支持之外,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年轻、朝气与锐气,他们打破了阻碍城市与乡村流动性最关键的“闸口”,他们让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信息潮水一般涌进贫困地区。

追剧的观众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代入剧情。有评论认为,年轻人扶贫,其实更是一次知识与文化的“洗礼”。沿着扶贫的道路,知识群体、青年群体的“返乡”,使厚重的中国乡土文化迸发出了活力。青年群体对乡村充满感情的注视,是热忱的,也是平等的。他们不以“牺牲者”或“奉献者”的身份自居,如此,才能真正博得贫困地区群众的信赖,才能真正激发贫困地区脱贫奋斗的巨大能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