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爱国,可以是“很小的具体的事”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1-06-24 09:18:15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这是作家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段的部分内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一个时代更有一个时代颂扬的英雄。但除了“扛上犁耙走向田野”,70年前的那些生活场景,放在今天,也依然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日常小事。

昨天,来香港出席“时代精神耀香江”活动的内地航天科学家访港团,开启了在香港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宇宙级天团”,这是媒体和香港同胞对航天科学家们的偶像级称谓。因为我们的“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是那样让中国人骄傲,因为我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是那样让祖国自豪!

当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舱举手敬礼,当我们的战士在边疆前赴后继,当医务人员奋勇逆行,当义工为排队核酸检测的人遮风避雨,当海外华人收到使馆优先接种疫苗的通知……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呢?是否为生在这个强大的国家而自豪呢?

我们心中的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叫中国!

爱国,就是这样在一件件生活经历,一桩桩耳闻目睹中,自然而然凝聚成的情结。

昨天上午在香港理工大学的首场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讲道: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的时候,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选择出国、下海,原因是待遇太低。我当时是院长,内心很矛盾,我不埋怨他们。但是国家给了我们任务,中华民族要上天,需要一些人继续留下来工作。没有走的,现在都是我们的国家相关领域的骨干人才。走的人没有错,但我很敬佩和尊重留下来的人,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坚持下来了,无私奉献,不追求个人利益,为载人飞船工程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谈到爱国,戚发轫院士的感受,更是引来了台下听众和网友的共鸣——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劳动、智慧和精力给我们的事业、团队和岗位,就是爱国。只要爱自己的事业、岗位,每一个人能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了,老师教好学生,学生学习好,这就是爱国!

与内地民众的普遍共识不同,在香港,当有些人听到“爱国者治港”时,居然疑问“什么才算爱国者?”其实问题的核心,还不在于“爱”的情绪,而是对于“国”的认知。

对于香港同胞来说,“国”,不仅仅在于日常的柴米油盐、燃气水电,也不仅仅在于科技的飞跃、国力的强盛,还在于政府的担当,与人民的拥戴。

认知了自己的“国”,对她就会自然地形成必然的情绪。所谓的“爱国”,不是说非要轰轰烈烈地大张旗鼓,也不是说一定要身体力行地振臂高呼,更多的人,践行的就是自己日常中的本分,更多的时候,“爱国”就是那么一闪而过的感受,像天空中划过的“长征”“神舟”“北斗”“天问”“嫦娥”,心底由衷地为她掠过一丝欣慰、惊喜和骄傲!

爱国,可以是件很细微的小事。

■深圳报业集团评论员 李宏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