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针尖上的文化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2022-07-14 08:46:53

这是属于青海的高光时刻。

5月31日,由中国国际商会、WBA中方理事会、德勤中国联合举办的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新一届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来自青海省海东市的苏晓莉荣获大赛“木兰奖”,成为获得该奖的三个中国代表之中乡村振兴领域的唯一一人。

苏晓莉是青海高原青绣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她通过电商渠道,打开市场,扩大青绣影响力,在全省帮助1.5万名乡村妇女参与刺绣行业,走上幸福之路。

青海是民族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而青绣就是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的有效载体,无声记录着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用手工刺绣谱写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守望相助的历史。

海东是青绣“主产地”和“集聚地”,目前青绣已从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绿色手工产业转变为海东乃至青海弘扬、传承非遗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

青绣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制作技艺精湛,系土族盘绣、藏绣、皮绣、撒拉族刺绣、回族刺绣、河湟刺绣等的总称,有17个类别29种绣法,是青海各民族长期以来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图腾和符号,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密码,具有“指尖非遗”之称。

“金针儿穿了个银线了/银线把牡丹绣了/手儿俩绣来着心儿里算/锦绣俩把幸福盼了/共产党领导着刺绣哈绣/好政策提给的兴头……”在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伊人绣坊内,群绣娘边开心工作边用歌声表达感党恩的共同心声。

伊人绣坊负责人、省级河湟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俞兰,自小喜欢刺绣、文学和音乐。为更好传承、保护和弘扬青绣非遗传承,她曾到江苏、江西和湖南学习刺绣,曾师从江西省新余市夏布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小红和河湟刺绣老艺人许长梅。出师后成立平安伊人绣品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周边地区广大妇女和残疾人,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约有30万人从事刺绣,是我省参与人数最多、应用最广泛、影响最长久、与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最密切的一种民间艺术。近年来,一万多名绣娘走出高原,到长三角地区学习借鉴刺绣技艺,让青绣产业焕发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蓬勃产业。

无论是大江东去的豪迈、长河落日的壮阔、海纳百川的胸襟,还是彩笺尺素的缠绵、杨柳依依的悱恻,瑰丽奇绝的非遗青绣,和这些文化现象一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