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记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来源:澎湃新闻 2021-05-09 10:46:39
原标题:“有些记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 文 观察者网 郭肖
去塞尔维亚旅行的中国人风格各异,却都带着一个共同的记忆:22年前的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轰炸。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你能看到,当中国人踏上这片土地,他们便知道有一个地方,必须要去,“缅怀烈士、不忘历史”“愿和平”“三鞠躬”……因为“有些记忆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




一枚炸弹从使馆的东南角斜穿大楼,从顶层一直穿透到一层,在使馆墙角下爆炸,炸出一个数米深的大坑,这里是使馆高级外交官的宿舍,受破坏十分严重,半边山墙向外倒塌。这一带受伤的有十余人。
第二枚炸弹落在使馆的中央,穿透楼顶,越往下破坏力越大。潘占林在三层楼的办公室受到严重破坏,炸弹在二层穿透会计室,使馆多年账目被焚毁,其他物品也都化为灰烬。
第三枚炸弹落在使馆的西北角,层层穿炸,《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住的客房就在办公楼的西北角,他们的房间被炸毁,两人不幸遇难。
第四枚炸弹是从一半在地面上的窗子钻进地下室,在俱乐部大厅爆炸,整个地下室钢梁、铁架、破墙、乱砖搅做一团,炸弹引爆了新灌满的五个大煤气罐,它们像五颗炸弹,爆炸后的空罐有的挂在使馆围墙的铁栅栏上,有的散落在几十米外的院子里,有的飞到了院墙外。
第五枚炸弹落在潘占林所住的官邸的中央,穿破屋顶,二层楼板,一直钻到地下。幸运的是,这颗炸弹没有爆炸。尽管如此,它的冲击波仍使官邸遭到严重损毁。
几枚炸弹“精准”地落在了中国大使馆,但北约各方事后却轻描淡写,将其形容成一场“意外”。
不仅如此,克林顿政府当时派了副国务卿皮克林到中国来解释事故是如何发生时,将“意外”之说贯彻到底。
比如,美国原本是要轰炸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FDSP)总部,但他们的定位技术有严重缺陷,没定位好;核查目标信息的数据库里面没有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加上目标复查过程中所有人都没有发现前两个错误,也没有向相关人士征求意见,多起“意外”导致了最终的“误炸”。
据海外网报道,当时,《纽约时报》也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 结论是:这个事件是由一系列错误的重合造成的误炸。
对于如此说法,中国民众并不接受,毕竟,从哪个角度看,种种说法都站不住脚,潘占林也愤怒质问,
“3枚导弹炸在一块,能是误炸吗?”



2016年6月17日,我国在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上竖立纪念碑。纪念碑上用中文、塞尔维亚文和英文3种文字镌刻着:“缅怀烈士、珍爱和平,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
2017年7月开始,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上开始建设中国文化中心,并于近日竣工。随着周边环境的日益完善,原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烈士纪念碑回迁工作启动。上月28日,烈士纪念碑正式回迁原址。
当地时间5月7日,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在我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前举行凭吊活动,缅怀22年前在北约轰炸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
如今,距离当年的“误炸”已经过了22年,所幸,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济上,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截至今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这一成就,连联合国粮农组织也点赞并“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航天奋发图强,不断刷新高度。
面对疫情大考,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左右……
凡此种种,让网友感叹:如今的中国,没有谁再敢“误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