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深圳的“非虚构写作”正在为城市增值

来源: 晶报   2022-10-13 09:16:53

近十年,“非虚构”是备受文学界关注的一个话题。“非虚构写作”“非虚构文学”“非虚构工作坊”等概念成为热词,时常能在各类媒体上看到。众多文学刊物开辟“非虚构”栏目,以“非虚构写作”为主打的新媒体此起彼伏,“非虚构”的概念之辩与理论建构,也成为学界、投身其中的写作者经常探讨的文学现象与公共话语。

近日,作为“非虚构写作”现场的深圳,也颇为热闹。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协办的“非虚构写作”与“青年成长”暨首届“深职非虚构工作坊”实践回顾研讨会举行;晶报“元故事”呈现一百期的总结;2022“睦邻文学奖”公布决赛入围作品,这些与“非虚构”相关的,看似散点式的文学活动,其实形成了从写作(包括教学)实践到平台建设、再到学术研讨的话语链条,一定程度上正体现出“非虚构”这一文学形态在当下的文学生态。作为一个深圳文学现场的观察者,个人很欣然看到这种多声部发声的文学景象,它不仅是学院式的知识生产,还是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与参与,是从民间生发出来的充满生机的写作景象。如果再进一步与城市本身联系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散点式的活动并非偶然,而是城市在文学上的自我营造与增值。

个人一直觉得,深圳是一个充满各种文学写作可能的现场,也是“非虚构”写作素材的富矿。单从“非虚构”这一文学类别看,已出产的《深圳新文学大系“非虚构写作”卷》、李兰妮的《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萧相风的《词典:南方工业生活》、南兆旭的《深圳自然笔记》等都是过硬的文本。

而黄灯也正是此次“非虚构写作”与“青年成长”研讨会的召集人。2019年,黄灯教授来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任教,之后她与同事一起创办了深圳首个“非虚构工作坊”。此次研讨会很重要的一部分研讨内容就是“写作实践”与“教学实践”。而拟定“非虚构写作”与“青年成长”作为主题就是要“帮助年轻人建立力量感,让年轻人建立真实的生命感”。

以“非虚构写作”关注“青年成长”,这正是黄灯与她的同事们正在实践的“非虚构”计划,在研讨会现场,我看到厚厚的一本“深职非虚构工作坊”学生作品汇编,在写作实践专题讨论环节,黄灯的两位学生也现场分享了自身在黄灯的影响下进行非虚构写作的真实案例。这是很值得拍手称好的一件事。以“非虚构写作”介入当下青年的成长,给予“二本学生”与“专职学生”以生活的、文学的信念,让真实的力量闪烁在微小的个体身上,这正是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功莫大焉。

在深圳的现实土壤与未来的写作景观中,个人期望“非虚构写作”的动力能照拂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在“无边的现实主义”中夯实人生经验,找准方向,产出更多优质的文本与想象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