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沿途下蛋”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07-01 09:18:46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07月01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周宏博 刘芳 王奋强 潘文婷)坐落于光明区凤新路1号卓宏大厦的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其一楼展厅数米高的“∝”符号格外引人注目;“与其期待未来,不如自己创造”的立体标语矗立展厅中央,充满了创新创业的激情与干劲……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向采访团一行介绍,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是由光明区政府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研究所具体牵头建设的创新创业平台。创新中心首创的“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已被国家发改委列入47条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之一。展厅里“∝”符号以及立体标语,正是表明了创新中心“从0到1再到10直至无穷大”的宏伟愿景、长远目标。

作为“IT + BT”(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代表学科,合成生物(工程生物)学被认为是未来的颠覆性技术之一,也是目前深圳市大力支持和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罗巍介绍,在创新中心共8层计1.2万平方米的建筑空间里,5楼以下的“楼下”为初创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的平台支撑;5楼以上的“楼上”由科研人员进行产业核心技术攻关。“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同在一栋楼里,极大缩短了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时间周期,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双向车道”,达到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效果,这种“沿途下蛋”的模式带动着产业快速发展。

科学家一天可以到三个企业串门

“楼上的科学家一天可以到三个企业串门,可能一个问题在电梯里就解决了。”罗巍认为,楼上研发,楼下转化,同一套人马完全可以同时做到既创新又创业,有效地压缩了技术与市场的距离,让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产业无缝衔接。

“楼上创新,我们依托光明科学城大设施、深圳理工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及合成所输出科研成果;楼下创业,我们通过对接创新源头,同时面向社会吸引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初创企业。”罗巍表示,创新中心创新性打破“从0到1再到10直至无穷大”的产业孵化时间壁垒,健全深圳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创新生态链,为光明科学城“加速跑”提供了助力。

记者获悉,光明区去年在全国率先发布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若干措施,成为国内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政策。专项政策大大减轻了企业初期经费压力,目前入驻创新中心的企业已达20余家。

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这20余家入驻企业之一。采访中,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向记者展示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蛋白组织粘合剂。研发工程师将粘合剂滴入血液样品中,在震荡几秒之后,血液便开始凝固。“粘合剂能有效起到止血作用,市场前景广阔。在这里搞研发,能快速形成合力。搞产业转化,这里又能分化出新的突破口。”柏垠生物CEO崔俊峰告诉记者。

人才建设让“楼上”硕果累累

先进院研究员易啸所在的团队很早便入驻创新中心。得益于“楼上楼下”模式,让“穿白大褂”的易啸与“穿西装”的企业家在一栋楼里交流技术、了解市场需求,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易啸便找到了技术落地的新方向。

作为“楼上”的科研团队领头人,易啸常常需要指导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做实验。“合成生物学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为没有现成的,我们往往要找来做生物学、材料学和人工智能等等不同学科的人拼在一起,才能推进一个科研项目。”他说到。

这样的情况即将改变。为了输送对口的复合型人才,同样依托先进院建设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专门成立了合成生物学院,就读于该学院的学生4年学习将围绕与合成生物学相关的核心课程以及科研活动展开,创新中心则将成为学院培养合成生物学人才的实践基地。不仅如此,在创新中心实践的学生一旦被“楼下”的企业相中,甚至可以省去面试招聘,实现“楼上毕业、楼下就业”的无缝衔接。

易啸还告诉记者,中国首届合成生物学竞赛即将在光明科学城举办,“许多国外的科研‘大牛’最初都是在当地的合成生物学竞赛中崭露头角而被行业注意到的,相信这次咱们中国自己的合成生物学竞赛也将让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优秀人才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前不久的光明区党代会提出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近期制定的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更是从分层次引才聚才、分类别育才用才、全方位爱才留才三方面共提出20条具体举措。

正是得益于这样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中心所依托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目前已引培国内外合成生物学领域领军科学家及青年骨干近千人,已形成一支多学科交叉汇聚的、以海归为主的全球最大合成生物学团队。团队累计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0余篇,产出200余项专利,其中国际专利(PCT)51项。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加速了科研人才的集聚,也为后续产业化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政策给力让“楼下”如沐春风

谈到来深圳创业,“楼下”的崔俊峰动情地回忆起经过一番考察,终于在2021年毅然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城市,选择深圳创办柏垠生物。

选择光明科学城,一个原因是被深圳这座城市散发的朝气所感染,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优厚的政策——2021年光明区推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专项扶持政策,提出“4个1000万”激励措施,从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帮助企业发展解决痛难点,给予全国最高最优政策扶持标准,全面护航合成生物发展。

“不夸张地说,这可能是我见过对合成生物学这个新兴产业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崔俊峰表示,如此“给力”的政策毫无疑问是让诸多与柏垠生物相似的初创企业选择深圳、选择光明的最大“促进剂”。

据介绍,入驻创新中心的创业团队缴纳较低的租金,就能享受开放共享的专业设备,明亮宽敞的办公场地,以及装修完毕的实验室,实现“拎包入住”。“这样实实在在的支持,对于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来说,节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崔俊峰笑着说。深圳“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也让当时创办仅9个月的柏垠生物完成天使轮融资,总额近500万美元。

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光明科学城内的许多企业快速完成了“从0至1再到10”的原始创新研发,并着手“从10到100直至无穷大”的商业化应用。目前,入驻创新中心的20多家企业相关估值已达近百亿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