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两学者冲刺人工智能最高奖 第十一届吴文俊奖公示 港中大(深圳)两人上榜

来源: 深圳商报   2022-01-22 15:16:46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月22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 通讯员 马明霞)日前,2021年度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在其官网公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韩晓光荣获优秀青年奖,该校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俞江帆所在团队的 “面向靶向治疗的磁驱动微型机器人智能控制”项目荣获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象征。

经过层层审核和选拔,最终确定了66项成果为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其中自然科学奖8项、优秀青年奖15项。

韩晓光荣获优秀青年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授予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年科学技术工作者。此次获奖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韩晓光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医疗图像处理等,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他的工作曾获得CCF图形开源数据集奖,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 2013新兴技术最佳演示奖,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最佳论文列表(入选率分别为0.8%和0.4%),入选2021腾讯AI Lab犀牛鸟专项研究计划,他的团队于2018年11月获得IEEE ICDM全球气象挑战赛冠军。

俞江帆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智能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俞江帆此次凭借“面向靶向治疗的磁驱动微型机器人智能控制”项目获得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幻想着能够在体内拥有一个“保健医生”,从而可以及时发现病症、精确治疗疾病。近年来,微纳机器人的发展为这个幻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俞江帆教授联合深圳先进院和厦门大学,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微纳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磁场输入,模仿细菌鞭毛的螺旋形微型机器人可以完成路径规划与跟踪等复杂任务。受大自然集群现象启发,大量微型机器人可以形成形态可控的仿生集群;通过调控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集群能够可逆地改变自身形态以应对生物体内复杂的环境,例如通过狭窄的腔道、抵抗较高的血流速度等,从而最终到达体内目标,实现高效定点药物递送。

俞江帆教授于2021年加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米机器人分会,担任理事,他入选了福布斯2021年度30 Under 30榜单中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的30位年轻精英代表。俞江帆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纳米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