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参与推动深圳智慧交通发展 有温度的设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来源: 深圳晚报   2021-11-18 09:17:56

▲黄木岗交通枢纽效果图。

▲中国铁设华南公司项目机电总体负责人、深圳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冯华超介绍工程项目。

▲大运交通枢纽效果图。本版图片均由受访单位提供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1月1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叶洋特)今年初,深圳市政府印发《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在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生重点,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深圳智慧交通发展备受关注。

近日,深晚记者走进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设”),从设计师的规划引领角度出发,专访中国铁设华南公司项目机电总体负责人、深圳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冯华超,和市民一同走近智慧交通的建设,了解其意义和价值。

有温度的设计更贴近市民生活

据了解,中国铁设原名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下属唯一勘察设计企业。该公司与深圳轨道交通发展有着不解之缘,曾负责深圳多条地铁线路的设计等工作。

轨道交通智慧化较为重要的元素是什么?“轨道交通逐步完成智慧化的过程中,最应该看重的元素是‘设计的温度’。”冯华超说。

他先后主持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深圳轨道交通线网通信工程等二十余项国家和区域重大、重点勘察设计项目站后工程的设计、专业审核、总体审核等工作。

冯华超坦言,设计的初衷一定要给市民带来优质的乘车体验,为运营维护人员打造智能的预测、预判体制。如果设计仅是堆砌一些功能,就和初衷适得其反。就像打造一个建筑,钢筋水泥会因为设计有了生活的温度,从而留下生命的痕迹。对于智慧化建设,有温度的设计会更加贴近市民生活。

从源头考虑地铁的智慧化设计

近年来,深圳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多条地铁线路相继开通,为方便市民出行、提升城市品质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地铁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下越来越“智慧”。

冯华超表示,基于轨道交通智慧化的顶层设计,主要从两个角度出发。首先,要从城市的角度出发。“我们地铁管理和城市管理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对接能力,地铁所构建的大数据服务脱敏以后,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和平台服务。”冯华超坦言,如此一来,就能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让智慧交通更好地融合进智慧城市建设。

同时,要从乘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乘客除了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接收出行服务、商业推广、文化资讯,还可以享受站内外的一体化导航、基于用户画像的针对性推广等,进而实现市民与交通、城市的有机互动、高效协同,推动可持续性发展。

新技术打造智慧交通及枢纽工程

目前,备受关注的深圳地铁14号线全线洞通。这条线路又称东部快线,将串联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个区域,并预留延伸至惠州的条件,是深圳实施东进战略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中国铁设设计的首条基于GOA4级全自动运行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

据介绍,中国铁设在上期工程已经完成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线路云平台部署,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首次应用等。接下来的工程将从线网层面构建数据湖及新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同时应用第六代无线网络(WIFI6)、多元异构的客流预测感知、智慧视觉、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城轨。

同时,作为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设参与设计的黄木岗交通枢纽和大运交通枢纽工程同样值得期待。黄木岗枢纽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将把片区建设成为集体育、医疗、教育、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综合型中心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市级体育文化核心区。

大运枢纽是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服务为主,兼顾公共交通、社会车辆等立体式无缝接驳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深圳东部唯一一个汇集城际铁路、地铁快线和普线于一体的交通枢纽。

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不能局限于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或独立空间本身,而应立足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让枢纽不单单作为一个交通节点,而是呈现一个智慧大脑的蓝本。冯华超说:“在设计之初,基于两个枢纽的定位、规划及特点,我们与深圳地铁一同提出建设‘智慧枢纽’的架构体系,横向打造智慧运营、智慧客服、智慧运维、智慧生态多个板块,实现连接一切和跨界融合,从而催生交通运输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中国铁设从深圳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开始就伴随深圳成长,一直以来践行深圳地铁“厚德载运,深铁为民”的企业理念,服务于深圳人民。“智慧交通的理念更多是源于人们越来越注重细微的生命体验。”冯华超认为,感受社会脉动是设计工作的原动力,有温度的设计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