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教学承诺难兑现 交钱容易退款难

来源: 深圳晚报   2021-03-15 09:18:27

原标题:深晚记者调查消费者对线上教育平台反映集中的问题

教学承诺难兑现 交钱容易退款难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1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超 实习生 邹竞一)近年来,校外培训教育行业,特别是线上培训平台发展迅速,市场消费火爆。但与此同时,退费难、上课变“售课”等消费乱象却也成了行业痛点。近日,深晚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及消费者,调查了解培训教育行业及线上教育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法律界人士提醒,商家的相关行为已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问题一】

辅导老师授课变“售课”

“一对一”服务名存实亡

“不要再给我打电话!”这句话林月不知道已经听了多少次。作为高×课堂的小学语文辅导老师,她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给班里学生的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醒学生上课、家长听课,同时询问有没有续课的意愿,并记录在案。

在线教育机构辅导老师不同于传统家教,而是一种与在线教育模式相匹配的新型职业。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和教学分工的细化,“双师教学”逐渐成为K12(学前至高中,指基础教育阶段)领域在线教育机构的主流教育模式。“双师”即一位主讲老师负责直播授课,一位辅导老师负责班级管理和线上一对一答疑。

然而,作为辅导老师的林月却收到过不少家长的投诉,大部分都与电话骚扰、不及时回复学生消息有关,但她也有自己的无奈。“本来辅导老师主要负责辅导学生作业,但实际上每天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卖课。同时,每位辅导老师需要带200至300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一对一辅导、批改作业。”

林月透露,每位辅导老师还被要求开一个新的微信“花号”,相当于“水军”,在其他的课程群里起到烘托报课氛围的作用。林月的“花号”就加入了十几个群,参与听课、积极回复群消息,并以家长身份反驳其他家长对课程的意见和质疑。

【问题二】

计费标准不明晰

模糊销售系商家主要手段

销售工作占据了老师辅导学生的时间,那么教育机构是否有专门的销售人员?据了解,在销售方面,除了辅导老师之外,线上教育平台还设有“销售老师”岗位,他们不承担辅导工作,专门负责将免费或几块钱的低价体验课卖给顾客,再吸引顾客购买正价课。而为了提高转化率,在沟通过程中,销售老师会强调双师模式的优势、夸大辅导老师的作用。

“由于销售老师的模糊销售,家长退费时经常到辅导老师这里理论,但最后大多也不了了之了。”林月告诉深晚记者,她就曾因退费问题被一位家长投诉。该家长从销售老师处得知“1节课80元,不满意可随时退费”,两节课后,该家长想要退费,本以为只需扣掉160元,却发现被扣除了700多元。

林月补充道,所谓的“1节课”,实际上是1课时,而1节课有3课时,即上完1节课需按3课时共240元收费。只要上课时间已过,不管学生有无到课,都需要扣除这节课的费用。该家长在申请退费时已经过了第三节课的时间,因此即使只上了2节课,也要按3节课共9课时计费。

【问题三】

不少培训人员不具备教师资格、专业不对口

早在2019年,针对在线教育机构存在的乱象,教育部等六部门就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要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其中,学科类培训人员备案材料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教师资格证明等。同时规定,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

对此,深晚记者了解到,不少教育培训机构存在无教师资格要求,教师入职门槛低等问题。在高×课堂的校园招聘界面,深晚记者看到,各个运营中心皆挂出大量辅导教师岗位的招聘需求,月薪范围为7千元至2万元,要求申请者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不限,且无需持有教师资格证。

而在“BOSS直聘”App上,另一线上教育平台——猿辅导对于关键岗位也没有要求应聘者需要具有教师资格。如该平台的“在线班主任”岗位开出了7千元至1万元的月薪,无专业及教师资格证要求,并注明“职位招聘1000人”。

林月透露,自己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入职后承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但很多同事的专业则未必完全对口。“不要求专业必须对口,不相关也没事,我们同组内的同事各个专业的都有,比如读播音与主持艺术的负责初中语文教学等。”林月说。

【问题四】

消费者交钱容易退款难如何退、退多少,商家说了算

教育培训“退费难”也是消费者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深晚记者了解到,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全网共监测到2020年有关教育培训消费舆情信息384.75万多条,其中负面舆情信息271.21万多条,占比70.49%。在所有教育培训消费负面舆情中,退费困难舆情信息数量最多,占比接近六成,达到162.37万多条。

2020年9月,消费者曾女士在某教育培训机构报名专升本培训课程,并交付了首付款。当天晚上考虑到是贷款交学费,后续可能无法承担贷款压力及对个人的征信造成影响,曾女士于次日下午向商家提出退费诉求,商家对退费问题避而不谈,反而不断劝说曾女士继续参加课程学习,曾女士无奈之下,投诉至“315消费通”平台。

据商家介绍,专升本学费共6680元,首付款668元,分期金额6012元,分期数9期,曾女士确实在24小时内提出退费申请,但按照合同约定,需扣除对应的学习注册费400元和平台分期利息541.08元。曾女士虽未签署协议(协议需邮寄),但商家在报名前就有告知相关费用情况,若曾女士无法接受此方案,希望其通过司法途径维权。最终,曾女士表示接受商家提出的处理方案。

消费者钟女士也透露,自己2020年12月在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缴纳16800元参与某节目录制及前期排练,但因时间冲突,当天19时30分发信息向商家提出解约退费,且表示愿意承担小部分费用,商家一直未予回复,后致电沟通,被商家明确拒绝。

(注: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温馨提示

看清合同条款理性谨慎消费

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培训教育机构、做到理性消费呢?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可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深圳信用网”“315消费通小程序”查看教育机构的信用信息,或通过线上各平台搜索相关报道及消费者的口碑介绍,侧面了解机构风评,做到货比三家,择优选择。

同时,签署合同时,消费者与工作人员反复沟通确认后,需认真谨慎阅读合同,尤其是仔细研读收款、退费条款,不要轻信口头承诺,特别重要事项要写进合同备注条款并盖好公章,做到有章(条款、公章)可依。

对于部分教育机构未能履行“一对一”服务、计费标准模糊不清等问题,广东普罗米修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黄军明认为,商家这种行为已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涉嫌合同陷阱,商家利用格式合同误导消费者,如果没有进行释明,应该按照通常的理解方法进行解释条款本义,即“1节课”按一节完整课程而非多课时。

针对“退费难”的问题,黄军明提醒,主要看合同是如何约定的,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时(购买课程时)应该保持理性和平和的心态,看清楚合同条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