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 2025年深圳床位总数将达8.29万张

来源: 深圳晚报   2021-02-28 11:16:45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2月2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深卫信)2月27日,2021年深圳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深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0年,全市的政府卫生健康支出达到440.5亿元,增长31.3%。“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市床位总数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人,三级医院总数达到60家,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我市已为逾7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卫生系统构筑起守护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为全市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双统筹、双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率先拉响疫情传播预警信号,率先发现湖北省以外首例确诊病例,率先公布确诊病例逗留过的小区或场所;建立12支1135名流行病学调查员队伍,对670例核酸阳性人员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8800余人;完成核酸检测1086万人份,完成居家隔离医学观察35万余人;累计为超过7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累计救治确诊患者482例、管理无症状感染者192例。深圳保持了社区传播零报告、院感事件零发生、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零发病的成绩,疫情防控经验获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介。

去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125元

2020年,我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前后出台了社区健康服务、家庭病床、全科医生管理等系列“强基层”工作规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125元,新建社康机构59家、增长8.6%,新增全科医生1354名、增长33.6%,万人全科医生数由3.12名提高到4.03名、增长29.2%。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实行社区首诊打“5折”、签约家庭医生打“2折”的医保政策,社康机构高血压、糖尿病诊疗人次同比分别增长了26.9%和25.5%,占全市同病种门诊总量比重由70.2%、60.9%提升至84.7%、76.9%。

与此同时,我市医疗卫生高地再上台阶:新增床位1.1万张,新增医院9家;出台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国内最大的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全面启用,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揭牌,广东省第七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落户深圳。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新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22个,推荐认定高层次人才123名。

基层医疗机构疾病筛查和健康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020年,我市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巩固完善。市-区协同推进区域综合医改三年行动计划,8个区印发了区域综合医改实施方案。组建15个重大疾病防治中心、13个医防融合项目组,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疾病筛查和健康管理能力。

此外,我市持续推进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在宝安区试点“三协同、双向转诊”,初步实现医院与社康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双向转诊闭环。深圳基层医疗集团模式获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推荐介绍,入选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实践案例社会建设类第一篇。9家医院试点住院按DRG医保付费,其余医院全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医疗设备批量集中采购,全年节余率达18%。

深圳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54岁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规划117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其中83项布局在原经济特区外。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298家、床位6.29万张、执业医师4.26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0%、65%、47%。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21家基层医疗集团,初步形成“顶天立地”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深圳先后引进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批名校名院集聚深圳办医办院,肿瘤、心血管病两个“国家队”来深建设高水平肿瘤医院、心血管医院,新增三甲医院8家、总数达到18家。5家医院跻身“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12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科技量值排名前50名。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参保人本市就诊率达98.1%,肿瘤医院市外医保患者住院占比达40%,“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得到实现。

深圳市民健康“全球靠前”,13项“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标,深圳提前完成10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54岁,婴儿死亡率降低至1.14‰,孕产妇死亡率低至4.79/10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44.87%,居民健康指标持续稳定在世界先进水平。

到2025年实现三个一流、打造六个样板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以“扩容提质、争创一流、打造样板”为主线,以原特区外地区为重点,加快补齐卫生健康重大设施,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着力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科研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计划到2025年,床位总数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名,三级医院总数达到60家,三甲医院总数超过26家以上,社康机构总数达到900家以上,建成2家国内领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争取全市有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实现三个一流(一流健康服务体系、一流健康城市、一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城市)、打造六个样板(健康“守门人”制度样板、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样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样板、医学科技创新样板、智慧健康服务样板、跨境医疗服务衔接样板),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今年重点做好

“1+10”方面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的重点工作是: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1+10”重点工作任务)。

“1” 一方面,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10” 另一方面,聚焦“推进两个高质量发展、构建四个新格局、实现四个全面提升”,统筹抓好年度卫生健康10项重点工作。

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

推进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新扩建医院4家,新增床位1000张以上,继续在人口密集公众场所安装2000台AED;

构建健康深圳建设新格局,开展第三轮儿童青少年免费近视筛查,为全市10岁~17岁在校学生实施免费脊柱侧弯筛查;

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新格局,引进不少于10个中医药高层次三名工程团队,设立12个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

构建卫生健康先行示范新格局,健全港澳居民跨境就医协同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全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先行先试港澳地区上市使用的药品;

构建智慧健康发展新格局,启动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立项,推动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数据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全面提升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实施社康服务扩容提质计划,新增社区医院5家以上、社康机构35家以上,引进全科医生500名以上,完成全科医生转岗培训500名以上;

全面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推动市第三人民医院P3实验室升级改造,争取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深圳;

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修订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

全面提升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能力,持续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