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 >

经济参考报:深圳打造“有机更新”城市样本

来源: 深圳发布   2021-07-12 19:17:20

编者按

新一轮城市更新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这一轮城市规划建设和以往不同,不仅仅是对“老破小”的升级改造,更多是依托新技术加持,将信息科技融入城市功能中,打造未来城市模样。《经济参考报·高端智造》将组织系列专题报道,从一线城市到二线特色突出城市,再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聚焦这些城市的规划亮点和更新潜力点,展望这一轮更新后的城市前景,探讨城市更新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今天,《经济参考报》关注深圳如何打造“有机更新”城市样本。

深圳:打造“有机更新”城市样本

特区深圳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超大城市”之一,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如今走到了城市空间重构与焕新的重要发展阶段。通过产业迭代、绿色更新、科技赋能,深圳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效益融合共赢,打造更具韧性的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活力城市。

01

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

福田区是深圳的主城区,摩天大楼掩映下,分布着不少“都市里的村庄”,密密麻麻的民房鳞次栉比,显得和这个城市的雄心有些格格不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上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

原名“椰树下”的上沙村是深圳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典型单元,目前正在施工的项目中,别具匠心设立的C Future Lab(未来实验室),旨在为居住者提供一个探索未来城市蓝图的实验性城市空间样本,这里同时也是一个亲子等群体休闲娱乐的互动平台。据福田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介绍,整个上沙村的城市更新规划,就是想打造一个服务各类型人群的融合创新、科技、艺术、自然等元素的复合城市空间。

城市更新就意味着要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重新布局,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开发,对经济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对区域功能进行重新塑造。深圳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建成区面积占比最大、城镇化率最高的城市,人口与产业的虹吸力强,“土地瓶颈”问题突出,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隐形“天花板”,也产生了一系列民生问题。因此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需求十分迫切,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核心要义。

深圳于2009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城市更新”概念,出台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今年3月,深圳又正式实施了全国首个城市更新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从立法层面完成了城市更新顶层设计,对城市更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事实上,深圳在城市更新先行先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更新功能结构失衡,商业建筑及新型产业用地比重较大,工改商、工改居远大于工改工比例;更新方式仍以拆除重建为主,综合整治实施力度不足;更新项目总体统筹不足,空间碎片化问题凸显,大型民生设施落地困难。此外,更新整备实施对象交叉,空间重叠问题也逐步显现。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江认为,未来深圳的发展就是以调结构和提品质为要点,鼓励开展有机更新,将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二次开发的手段进行融合,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体系,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让空间发挥更大价值。

02

“绣花功夫”强化绿色更新

深圳城市更新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结合特区的产业规划、技术优势和先进文化引领,实现公共建筑与街区共生、产业与街区共兴、多元市场主体共荣、街区与居民共享。

村民多为南宋文天祥后裔的福田区岗厦村,经过新一轮城市更新改造,配建的共有30个班,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的文天祥小学已投入使用;规划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文天祥纪念馆正在建设中,预计2022年与公众见面。罗湖区湖贝片区则完整地保留了怀月张公祠和南坊旧村格局,活化打造为岭南传统建筑风貌区。金威啤酒厂项目则首次采用了“拆除重建+工业遗存保护”的新模式,规划保留工业遗存用地和啤酒文化特色设施,打造了深圳第一个工业遗址公园。

拥有“千园之城”美誉的深圳,绿化率达45%以上,海岸线蜿蜒优美。深圳市在城市有机更新中,落实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新发展理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绿色更新。

罗湖区是深圳特区最早的建成区,也是城市更新的先行典范。为了打造“山水罗湖”的美丽城区,深圳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绣花功夫”,夯实罗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基底,“涵养一半山水、深耕一半城区”,按照“三山一湖八廊”的城区生态骨架,加快推进笔架山河、布吉河、清水河等沿线地区更新改造,推动河道复明,重拾河道价值,还河于民,做到城河共融,全面构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生态格局。

为了弥补历史欠账,深圳在城市有机更新中明确了公益优先导向,强调城市更新项目应当优先保障公共利益的落实,与城市更新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优先安排。

罗湖区的蔡屋围村是深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街道狭窄阴暗,“握手楼”“亲嘴楼”随处可见,曾是许多“深漂”落脚的第一站。蔡屋围村的城市更新规划是比肩“曼哈顿”,立足于金融、文化产业创新。但与此同时,根据村落人口居住现状,这里还将新增老人活动中心,扩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配套设施,系统性地提升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拓展居民活动空间,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复合型都市中心区。

03

让城市成为有机生命体

城市有机更新的深圳样本,覆盖了包括城中村、旧住宅、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历史遗存等多种业态,更新手法包括拆除重建、综合整治、街区活化、综合开发、异地搬迁,形成的独特IP包括城市综合体、产城社区、文化街区、商业地标等,还通盘考虑了未来的网络社会、智能社会、智慧城市对城市空间价值、交通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深圳已形成了多个城市更新标杆:主打历史建筑活化IP的华润大冲、南头古城;主打产业更新升级IP的星河WORLD、天安云谷;主打综合体运营IP的京基100、深圳中心……这些特色鲜明的城市更新项目,不仅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深圳的城市更新脉动,也引领着我国现代化城市更新的创新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城市更新不同于房地产开发或旧城改造,城市更新是要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比如建筑老化、安全和功能、经济转型和文化遗失与环境衰败等,而不只是居住和产业需求问题。产业迭代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城市更新为产业迭代升级提供了多元空间,导入了新经济,引发了区域裂变式更新。腾笼换鸟置换出的空间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现代商贸等高端服务业。

深圳正依据自身条件、优势短板尝试着多样化的城市有机更新模式和路径,以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和空间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动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通过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等的有机融合,打造更具有韧性的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活力城市。

内容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李晓玲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