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 >

南山区桃源街道长源村:筑起坚强堡垒 赓续红色基因

来源: 深圳晚报   2021-04-27 09:18:08

长源革命烈士纪念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4月27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在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长源村,往留仙大道和福龙路交会处走,登上名叫亚寄山的小山,在青葱翠绿的荔枝、松柏等绿植环绕中,能看到矗立着一座9米高的纪念碑,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字,纪念长源村东江纵队革命烈士。碑后有一个烈士墓,安葬着该村为民族解放牺牲的5名烈士。

青山有幸埋忠骨。就是这一方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曾是羊台山(现名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东江纵队在这里驻扎与活动,因此有深圳“小延安”之称。

坚强的敌后抗日堡垒

长源村,旧称长岭陂,依傍塘朗山和亚寄山,毗邻白石龙村。在抗日根据地的战时行政区划中,长源村属于龙华乡抗日民主政府管辖。1940年下半年,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建立后,长源村周边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理位置偏僻,与白石龙村一起成为抗日游击队的后方基地,长期驻有游击队的领导机关,也是中共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据点。

在党的领导下,南山的人民群众全力支持游击队开展敌后抗日战争,长源村也不例外。因为群众基础好,百姓支持革命,自1941年5月以来,长源村和白石龙村成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总队部、后方办事处、部队医院、修械厂、报社等机关单位的驻地。惠东宝人民护乡团成立后,东江纵队第三大队在深圳活动期间,曾驻在长源村。

1942年东江纵队营救滞留香港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参与的就有长源村的村民。为了营救工作,1942年3月,中共宝安县委将民治乡的望天湖、樟坑、李公迳和白石龙划出,与上下梅林、上面岗(今福光社区)、长源村和塘朗(今塘朗社区)组成中共白石龙区委,担负起营救接待文化名人的任务。

为了保证文化名人的吃住,长源村和其他村的自卫队员以及群众,在山坡上用竹木和茅草搭起临时住房,日夜轮流站岗放哨,每天派人四处买猪肉、鸡蛋,同时负责收集情报。茅盾、邹韬奋、戈宝权、张友渔、胡风、廖沫沙以及胡绳、宋之的等闻名中外的作家、记者和民主人士300余人先后来到白石龙与长源村、上面岗。停留期间,这些文化名人给群众作报告讲形势,教老百姓唱歌。

英雄长眠 精神不朽

1948年,长源村在中共党组织工作队的动员下,开展减租减息工作获得成功,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参加武装斗争,没有家庭负担的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加正规部队,至今该村仍有健在的东纵战士。村里属于家庭主要劳力的则当民兵或者参加武工队,年纪小的当交通员,妇女去税站或情报站服务。其中报名应征参加民兵连的有32名青年。民兵连经常配合部队打击国民党正规军与保安队,为根据地的巩固做出重大贡献。

正因长源村地域是红色热土,这里先是日、伪军“扫荡”的主要地区,日本投降后又成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清剿”的主要目标。

1949年4月的一天,上级通知民兵连,国民党顽军第二天要去白石龙和长源村之间大扫荡,需要民兵配合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掩护地方政府和税站转移。完成任务后,民兵在山里分散隐蔽。国民党顽军从三面向山区进攻,藏在山洞里的两位长源村民兵英勇牺牲。同一年,还有另外一男两女战士牺牲于此地。

在长源村这片洒满烈士热血的土地上,群众对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献身的烈士充满了崇敬之情。1985年,他们在原来村子里的麦地巷建起小小的“金塔”及一块纪念碑,将原牺牲后分散掩埋的五烈士遗骨安葬墓中,供后人奠祭。

2006年3月,因规划中的留仙大道经过麦地巷五烈士墓,南山区政府将墓迁往亚寄山,重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并扩大为纪念长源村东江纵队革命烈士,祭奠2500多名东纵革命先烈,传承永垂青史的东纵精神。作为深圳市的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之一,每年,都有中小学校师生和武警部队官兵前来缅怀先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