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深圳 >

深圳志愿服务蓝皮书发布,208万名志愿者平均年龄仅31岁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1-03-04 21:19:02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3月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雷锋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来了就是深圳人,来了就当志愿者”,深圳人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促进不同背景的移民文化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间接地推进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

近日,深圳志愿服务领域的第一本“蓝皮书”——《深圳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0)》(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案例报告和附录四部分组成,总报告回顾了深圳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深圳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发展特色和发展趋势,全面凝练深圳30年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实践,对构建符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新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深圳注册志愿者达208万人 平均年龄为31岁

蓝皮书专题报告将研究视角聚焦在志愿者群体、志愿服务的经济与社会贡献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企业志愿服务五个方面。志愿者作为志愿者服务的主体,其数量和质量也成了衡量一个城市志愿服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截至2020年底,深圳注册志愿者达208万人,平均年龄为31岁,约70.00%为非户籍居民,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53.79%,74.35%的志愿者在深圳居住10年以上。认可、自尊和社会交往是深圳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

同时,志愿服务的直接或间接经济贡献与社会价值也日益受到关注。2019年深圳市志愿服务经济价值为10.6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0.07%;深圳志愿服务组织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值为715.35万元。

新增志愿者女性较多 日超7万人次点击报名志愿服务

“志愿深圳”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深圳志愿者的性别构成在近年来逐渐趋向平衡,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新增志愿者的性别比分别为103:100、99:100和68:100,近年新增志愿者以女性居多。

调查报告显示,35岁以下志愿者占47.3%,60岁及以上志愿者占11.58%,平均年龄为31岁。从志愿者的身份分类来看,非全职工作者居多。企事业单位员工及各行业辅助人员占33.09%,学生占25.53%,自由职业者占19.78%,专业技术人员占13.92%,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负责人或干部占7.6%,军人占0.08%。

从受访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频率来看,约半数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无固定的时间和日期,说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需根据个人生活和工作时间安排,志愿服务活动安排需要较为灵活。另外,约半数志愿者有固定参与频率,其中平均每月1次以下者占24.38%,每月1次及以上者占26.46%,由此可见,深圳志愿者活跃度、队伍稳定程度均较高。

深圳市义工联工作资料显示,深圳平均每天有近562个服务岗位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包括全市34个窗口行业、民生服务领域及149个志愿服务U站,其中,城市U站62个、特色U站87个。保持每天在线可供市民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达1200项,每天有超过7万人次的市民点击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和了解志愿资讯,2019年全年覆盖人群超过960万人次。

创新“志愿服务+特色模式”激活社会力量

近年来,深圳持续推动志愿服务从社会服务到社会治理全面转型,探索出志愿服务与水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相结合的新模式,不仅加快了政府职能转移,也激活了社会力量,充分展示了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志愿服务建设一直是深圳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不少高校提出建设“志愿者之校”并建立了系统性的工作方案,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并成为高校生活新风尚。志愿服务社区化是推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续的途径与手段。

社区志愿服务在深圳发展较早,目前已全面覆盖深圳所有社区,“党建+志愿者”成为社区标配,志愿服务深入基层社区治理的各个领域,工作机制与分类指引日趋完善。企业志愿服务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深圳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和浓厚的慈善发展氛围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各领域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积极为深圳“志愿者之城”3.0建设贡献力量。

提高志愿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迈向“国际志愿者之城”

蓝皮书提出,作为经济特区和粵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志愿服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加强深圳志愿服务的对外交流合作,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国际经验和服务案例,还可以输出深圳的志愿服务资源和优势,形成志愿服务交流的良性循环。

蓝皮书对加强深圳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提出了四点意见。首先,建议统筹制定深圳市志愿服务国际化的工作规划。根据深圳志愿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国际趋势研究设计区域合作方案与国际化战略思路,并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表。

其次,加强志愿服务的国际化研究。举办“志愿服务国际论坛”,并邀请国内外志愿服务专家及志愿服务组织等定期在深圳举办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

再次,加大与其他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力度,支持志愿者开展跨区域的服务项目。加强与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引进更多国际志愿服务组织来深交流,带动更多深圳志愿服务组织“走出去”。把志愿服务交流列入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内容,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国际自然灾害教授救助等国际志愿服务,定期选派优秀志愿者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服务学习。

最后,在深圳加强国际化社区志愿服务U站建设。引导外籍人士加入所在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支持在8个国际化典型社区建设国际特色志愿服务U站。综上所述,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对外交流合作机制,真正提高志愿服务的国际化水平,深圳在未来有机会迈向“国际志愿者之城”。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