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社区经济”有点惬意有点火

来源: 深圳晚报   2022-08-07 11:16:33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7日讯(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白雪)在罗湖区水库新村,喜荟城购物中心与水库新村仅一墙之隔,一边是快节奏都市生活,另一边是慢悠悠的“社区生活”。

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在社区里穿梭,社区居民在菜摊前低头挑选蔬菜。小梦一家刚买完菜,就在水库新村一家社区咖啡店门前坐着,优哉游哉喝上了柠檬茶。

不同于开在商场的连锁品牌店,社区咖啡店的生意大多“小而美”,它们隐匿在社区中,前期投资金额不高,但更注重产品品质、服务质量。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深圳正在形成一批“社区+咖啡”“社区+面包”的社区经济生态圈。深晚记者带你探访社区店的幕后故事。

社区咖啡口味与人情味,缺一不可

“咖啡香不怕巷子深”,小梦一家驻足的咖啡店名叫“啡楼”,“广味”十足。老板小杨是“水库土著”,2021年他从咖啡豆供应商摇身一变成为社区咖啡创业者,和另一位合伙人创办了啡楼。谈起名字由来,小杨说,粤语中喝咖啡叫“饮啡”,吃饭的场所则被称为“酒楼”,因此这家店名为“啡楼”。

啡楼集合了社区店的当地特色元素,比如社区复杂的道路环境——啡楼店面安装了红绿灯一样的装饰灯光。这藏着杨尚辉的小心思:“店的位置在社区巷子深处,就弄了这个红绿灯灯牌,营业时亮绿灯,关店时就亮红灯,这样社区顾客就能一目了然,不会跑空。”

除此之外,啡楼咖啡还把“广味”和水库社区的特色融入咖啡中,店内招牌之一是斑斓柠啡,即在咖啡中加入斑斓叶和柠檬,碰撞出广式“冬瓜茶”的口感。深晚记者还注意到这家社区店可以提供地标性的原创贴纸,让顾客贴在咖啡杯上。

家住楼上的吉吉就是啡楼的常客,她告诉记者社区咖啡店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喝咖啡更方便,更在于让她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咖啡风味。“以前只在商场里喝星巴克,对咖啡的理解就是焦香的咖啡味,自家楼下有咖啡店之后才知道原来咖啡也有不同的酸度、各类果香。”吉吉就是在啡楼提供的咖啡场景和产品中不断地“试错”,完成了“社区里的咖啡教育”。

社区咖啡的身份,也让啡楼成了社区年轻人的聚集地。每天下午店铺打烊后,家住在水库新村的熟客们都会照例聚集在啡楼。

“附近的熟客知道我们店的密码门,可以随时自由进出。下班后他们就在店里吃晚饭、聊天,打成一片。”小杨介绍道。或许,在啡楼的故事里,才会发现社区咖啡做的是口味,也是人情味。

社区面包兴趣即生意,从原料到成品亲力亲为

与啡楼类似,社区面包店Oic bakery kitchen(简称OIC)面积也不大,店里只放得下三张桌子。面积虽小,但好评如潮。Oic面包店主理人小张和小谢性格都十分温柔、腼腆。她们坦言:“我们从没在营销上花过钱。”

小张和小谢相识于大学,一个曾在外贸公司做行政管理,另一个曾在化学检测公司当客服,两个女生的友谊因为烘焙这个爱好而变得亲密无间。2021年,她们决定把爱好变成了生意,在小张从小长大的罗湖区灵芝园社区“闹中取静”,开了这家社区面包店。由于前期创业资金紧张,两人从选址到装修、宣传都自己来,最终有了“小而美”的面包店。

对于产品,她们愿意投入更多。目前,Oic销量最好的就是馅包。看似平淡无奇的馅包,制作相当耗时。小张介绍,品牌连锁店的馅包多为半成品,但社区店卖的都是街坊邻居、专门探店的年轻人,对产品的新鲜度、口味更高,因此,二人从原料到面包成品都亲力亲为。

做一个芋泥包需要经过馅料制作、面团制作、烘焙这三步,以馅料制作这一步骤来说,买来新鲜芋头后要先洗、削、煮芋头,还要加入适当比例的牛奶和糖炒30分钟才能做出一份芋泥馅料。“从馅料制作再到做好芋泥包大概需要4个小时,为了新鲜,一批芋泥馅料只够做20多个芋泥包。”

目前大多社区店的面包制作非常依赖手工,小张和小谢也不例外,两人的生活被面包填满。早上做面包、下午做蛋糕,她们既是创业者也是服务生。虽然两人每周仅一天休息,但在充盈的创业生活中,她们的面包已逐渐走出社区。

“我们有顾客是外地人,觉得我们的面包不错就让我们快递到家。”小张透露了下一步的计划——除了做社区生意,也将尝试更大范围地开展线上业务,把手作面包从深圳卖到全国。

采访札记

社区经济让消费者

重回“附近”

啡楼和Oic都有许多社区店的共同特征,首先相比品牌连锁店,社区店更注重贴近附近居民口味的产品,而不在意是否能成为“打卡网红店”。

啡楼的咖啡不做大众口味,而是参与到咖啡生产的长链条中,最终帮助每个客人找到自己喜欢哪款咖啡豆。Oic的两位主理人也在面包上倾注了许多小心思——纽约芝士蛋糕,加上酸奶油、柠檬,变成柠檬纽约芝士蛋糕;红豆馅包里加上陈皮,就缓解了红豆的甜腻。

其次是社区店更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让产品成为了人与人情感的介质。啡楼成了社区年轻人的“饭后小客厅”,而通过Oic定制化的面包,主理人也能与个性鲜明的消费者建立联系。

社区经济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经济形态。相比品牌连锁店,它们更具有本地化元素,更容易把附近社区的“居民”当作个体来对待,消费者反馈的建议能更快被执行,社区店店主从而能根据消费者感受量身打造一套消费模式。

人类学者项飙曾经提出“附近的消失”,他认为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经超越具体而繁琐的生活后,远离了周围的生活,年轻人对“附近”不再有兴趣。从这一角度来说,社区经济在便利社区居民、带来个性化服务的同时,还将“消失的附近”又带回到年轻人的身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