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陈俊龙:中小企业可巧借外力积极拥抱和应用新技术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2-06-15 17:16:40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6月15日讯(记者 田志强)近日,一年一度的湾区科技产业创新(惠州)金山湖峰会如期举行。从2021年的“双区驱动·深度融湾”,到2022年的“专精特新·融深融湾”,每一年,金山湖峰会都积极响应湾区建设发展规划,把握政策导向,聚焦前沿理念,致力于为政府及企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

峰会当天,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专精特新”“融深融湾”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科与工程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陈俊龙,就以《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与实体产业创新发展》为题,对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结合与发展展开论述。

峰会期间,陈俊龙就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以及技术创新等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联合科研院校 依托公共平台 积极拥抱和应用新技术

当前,中小企业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近年来受疫情及国际局势的影响,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的攀升,对于依赖 “成本驱动”,并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如何克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用技术、用创新带动企业发展,陈俊龙有着自己的考量。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企业来说,科研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然而作为中小企业,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在于科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科研成本高,中小企业没有较大的资金投入科研,活下去、生存下去才是中小企业重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应对、克服科研对中小企业发展制约,陈俊龙也给出了他的建议,即“巧借外力,积极拥抱和应用新技术。”

他详细说道,“巧借外力,可以从两个领域去借力,一个是科研院校,一个是公共服务平台。”

一方面,从科研院校借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有着充足的院校及科研机构,这对惠州乃至是其他城市的中小企业来说都非常的有利。中小企业可以将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难点、痛点放在湾区内的科研院校平台,通过学校的科研实力、科研团队一同去研究,一同去突破技术瓶颈。

另一方面,利用公共平台借力,特别是国家、地方政府的公共平台。以人工智能及物联网为例,现在许多中小企业都像在这些领域有所合作和建树,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研和自建这一平台难度不小,所以引他力为己用就显得很迫切。现在不光是广东省在开展公共服务平台的推进及建设工作,省内各个县市也在推公共服务平台,所以有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借可公共平台去做文章,这样既可以与政府进行积极的沟通,又可以依托平台对接科研人员、科技企业、金融资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

技术为支柱 市场为导向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近期,在惠州2022工作安排中,明确指出惠州将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八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深圳创新资源首要承接地和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加强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从工作安排中不难看出,惠州对高新技术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和估值,但是如何培育和吸引出更多有特色、有亮点的技术企业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于此,陈俊龙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就目前的大环境来说,各级政府都提出了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更多技术创新,但是这对于中小企业是一个漫长且困难的路程。尽管成为专精特新企业乃至是小巨人企业的道路很难,却也不是没有机会。”

他接着说“当一个企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产生之后,可能它的产品非常的优质,但是如果不推广,不向市场介绍、展示这一技术及成果,市场就不可能接受和采纳,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需要对市场特别的敏感,要对市场的发展有着深刻地了解。当然也有人会说,这是市场驱动,逐利的表现,但是市场背后的最基本的还是技术,需要技术的迭代、创新。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未来的专精特新之路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市场推广,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拥有了过硬的技术指标,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满意度,中小企业的前路才会愈发的广阔。”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