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绣花功夫管理城市,你来@我来办 深圳走出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

来源: 羊城晚报   2021-08-23 09:18:37

据《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深圳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756万人,十年共增加了将近714万人,人口增量位列全省第一。这样一个面积并不大的人口增量大市,深圳通过科技赋能形成精细化治理、智慧化管理让政府服务更加便民、绣花功夫提升人居环境等,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指尖小程序解决大问题

公园散步时发现桥底有裂缝,拍照微信上传后,城管部门立即对桥梁进行封闭检测、加固修复;学生上学搭乘的公交车班次太少,通过微信反映,多部门协商后交通部门在高峰时段增开区间车……在盐田区,居民通过手机“盐田民意通”小程序反映诉求,解决了不少身边遇到的问题。目前,“盐田民意通”构建起民意诉求第一时间受理、处置、办结、反馈的“四个第一”高效办理机制,小程序解决大问题。

除了指尖表达诉求,居民身边还有多位知心人,帮忙解决难事、急事。加入党员志愿者队伍多年、今年53岁的盐田区居民李广慧是居民们的老熟人和“知心大姐”。她所在的党支部在全区首创“阵地+驿站+工作室”模式,由党员点对点服务居民无物管小区。同时,先后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室,组建10支特色志愿团队,扎根17个无物管小区及1个城中村。李广慧和志愿者们几乎每天都在开展志愿活动,听取居民诉求。城中村和老旧小区路面破损、工地噪音扰民等一系列棘手问题,都通过这种形式解决了。

在深圳,“党建+科技+治理”多元共治模式已经建立,将职能部门垂直管理的网格员、安全员、消防员、治安员、市容巡查员等5支队伍整合下沉到社区,打造联勤联控平台。“你来@我来办”“民生七有资源”“码上办”等智慧服务相继推出,最大限度便民。通过社区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对接整合辖区各子系统和智能感知设备,实时掌握全域动态数据、居民诉求和反馈情况,形成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驻区单位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科技支撑赋能的基层治理格局。

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企业只要在园区就可以办理政务事务,而不用去各个政府部门来回跑。对于人才本身,这里可以办理的业务多达94项,基本从人的出生开始就有了……”

在高科技企业云集的龙岗区天安云谷,细节处无不是对企业、对人才的服务至微。记者在龙岗区行政服务大厅天安云谷分中心看到,在这里,发改、工信、科创、住建等多个与企业业务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都在园区直接受理相应业务。在大屏幕上点击该政府部门,其负责的相关政务服务列表马上显示,清晰明了。这也是全国首个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

这是深圳政府“智慧管理”的一个缩影。3S深圳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据了解,深圳建成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和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i深圳”APP接入8300余项服务,累计下载数超2000万,为市民提供超18亿次指尖服务。此外,加快研究论证设立数据交易市场或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开展数据交易,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台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16条措施,率先实现全市5G独立组网全覆盖,稳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

打造“公园里的城市”

除了生活的便利,在深圳,居住环境也十分赏心悦目。

疫情形势反复,影响了许多人的外出旅行计划。响应号召不离深,也不会觉得无聊。在深圳,总有一款公园适合你。“人在城中,城在公园里”,这是游客对深圳处处公园美景的赞誉。目前,深圳已形成了“综合公园、郊野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丰富多样、功能互补的多级公园体系。在深圳,市民既能推窗见绿、开门见园,又能徒步山林、漫步郊野,体验鸟语花香,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深圳率先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建设体系,在城市中央构建各具特色、定位鲜明的综合公园,将可用的绿地、住宅区边角“见缝插绿”形成社区公园,将城市近郊山体绿地转化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建成“千园之城”,让市民群众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从掩鼻而过、背水而居,到开窗赏景、向水而生,近年来,深圳水污染治理也取得了突出成效。从2016年到2019年底,深圳的水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通过全流域统筹协调,“厂、网、河”全要素管控,人员、设施全联动精准调度,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超常规补齐水污染治理短板。(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