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国潮复兴 深圳非遗保护利用正当时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2-02-17 09:16:45

游人在“张灯作乐”南头古城元宵节活动上感受非遗文化和各类元宵节传统习俗。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2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2月15日,“深圳市第十四届欢乐闹元宵暨2022年非遗沉浸式虚拟直播活动”在南头古城举行。非遗文创中心视频号、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i游深圳四个公众平台同步开启直播,线上累计收获433.21万观看量。南头古城现场举行活动,舞龙舞狮,好不热闹。“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这样的活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军说。

沙头角鱼灯舞、松岗七星狮、下沙祭祖……如今说起深圳非遗,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据悉,截至2021年12月,8项国家级非遗、27项省级非遗、63项市级非遗,此外还有众多的区级非遗,深圳全面建立起从国家到区四级非遗保护体系。不仅如此,每年深圳还会举办“欢乐闹元宵”“文化遗产日”“沙头角鱼灯节”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活动,让深圳市民在领略传统文化之美的同时撒播种子,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兼容开放

呈现出移民城市的独有特色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还不甚清楚,今时今日,中国已成为入选世界级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总体来看,国内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项目名录日益丰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活化”利用生命力旺盛。深圳非遗兼容开放富有层次,呈现出移民城市的独有特色。

据悉,自2008年以来,深圳先后公布了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21年12月,全市纳入各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214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7项、市级63项;全市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76人,其中国家级3人、省级24人、市级30人,区级119人;全市各级非遗展示传承场所39处。

深圳的本土非遗项目,如传统的舞龙、舞狮、舞麒麟,沙头角吴氏客家人的天后宝诞祭奠,万丰广府粤曲、粤剧,石岩客家山歌,沙头角沙栏吓吴氏鱼灯舞等,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五彩纷呈,丰富多彩。

与此同时,作为移民城市,还有大批外来非遗项目在深圳落地生根。王军说:“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迎来了空前的汹涌澎湃的移民高潮,一些内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移植到深圳。比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平乐郭氏正骨法’,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村;还有源于陕西的田氏剪纸、源自潮汕的皮影戏等。据统计,目前深圳市认定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异地非遗项目占比达到31%。”

活态传承

让非遗360度渗透到生活中

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首先是深入开展普查、研究工作。自2008年以来,深圳先后公布了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以及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其次,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订立了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规范化。普查、研究、订立规范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展开保护利用工作。

非遗是活态传承。通过举办种类丰富、形式多元的活动,活态保护。“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像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文物,在土里、在水下,不去动它,它可能保存得还不错。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人如果不在了,技艺就被带走了。中国的文化为什么会被认同?活态传统的非遗太重要了。”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席王程太说。

从2005年至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的节日——欢乐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深入人心。“沙头角鱼灯节”“麒麟文化节”“三月三庙会”等一系列本土民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引发关注。

非遗的传承、传播工作也开展有序,持续加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及相关培训力度;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传承培训等。

与此同时,非遗保护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013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列入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成为深圳首个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名单的研究机构。福永醒狮舞、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也被列入第一批省级传承基地。

承担重责

传播深圳文化形象的闪亮名片

穿汉服、戴花簪、画唐妆……如今,古风cos蔚然成风,年轻人对国潮的喜爱溢于言表。2021年“出圈”的现象级文化传播事件,如“唐宫小姐姐”“水下洛神”以及2022年冬奥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这些都是底蕴深厚的中华非遗。非遗不仅在国内大红大紫,在国际上也受到高度关注,李子柒的古风生活方式、传统中华美食制作等,受到大批外国网友追捧。

深圳非遗也承担着传播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责。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日渐成为深圳对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历年来承担了国家大量对外文化交流的任务。”王军说。比如每年春节深圳都要派出多支队伍到海外一些重要国家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仅2017年,深圳组织参与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先后在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新西兰等国成功开展文化交流。在这些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深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承担了大量工作。“一些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特色的项目,如广东粤剧、醒狮、剪纸,和杂技、魔术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对外交流时深受国际社会欢迎和好评,为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潮复兴,全社会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事实上,保护非遗仅仅依靠政府、传承人是不够的,只有人人参与,才能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生机勃勃、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王军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