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与“非遗”零距离!沙头角鱼灯舞首次走进校园,与梅沙学子同台献艺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1-10-29 15:17:15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0月29日 (记者 陈彬)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非遗”的了解和兴趣,10月27日晚,第十一届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鱼灯舞进梅沙展演活动”在梅沙双语学校海风剧场拉开帷幕,这也是鱼灯节举办十一年来首次走进校园,旨在让孩子们在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在心中种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鱼灯舞表演现场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中英街历史博物馆(盐田区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承办,万科梅沙书院、梅沙双语学校初中部、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局商贸旅游服务办公室、盐田区沙溪沙头角鱼灯舞艺术服务中心协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同台献艺,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演出现场,优秀节目荟萃,古典韵味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弘扬传统文化,展现“非遗”魅力。开场舞《梦回唐朝》婀娜多姿,美轮美奂,让现场师生仿佛穿越到了盛世大唐;《激光秀》光影交融,酷炫惊奇;《杂技顶碗》惊险刺激,扣人心弦;《川剧变脸》变化莫测,引人惊叹;《长嘴壶茶艺秀》将中国茶道与传统武术、戏曲等融合贯通,在“一招一式”中展现奥妙玄机,让人赏心悦目。作为本场活动的重头戏,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鱼灯压轴出场。《沙头角鱼灯舞》飘逸灵动、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赢得了在场师生的满堂喝彩。

《川剧变脸》演员与梅沙师生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梅沙学子也携传统技艺登台献艺。来自梅双初中部中国舞社的学子带来了古典舞《点绛唇》,身姿摇曳,衣袂飘飘,给人美的享受;来自民乐社的学子们联手弹奏古筝与箜篌,倾情演绎了《将军令》、《大鱼》等曲目,乐声响起,时而激昂振奋,时而悠扬婉转,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听觉盛宴。

书院学子弹奏演绎《大鱼》

此外,现场还精心设置了多个特色互动区域,既有鱼灯舞及有关“非遗”知识问答互动区,也有 《沙头角鱼灯舞》流动展览区和视频展播区。在沙头角鱼灯舞专用道具展示和体验区,师生们不仅近距离地欣赏鱼灯,还在沙头角鱼灯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观球先生手把手地教授下,亲身体验一把舞鱼灯。

沙头角鱼灯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观球先生向学生演示鱼灯舞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精神”融入课堂内外

事实上,这并非“非遗”文化首次走进梅沙校园,在此之前,盐田区首届“非遗”文旅嘉年华就曾走进过梅沙双语学校初中部,为剪纸社的同学们开设了“非遗”文化剪纸创作体验课。

祭月大典

这与学校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中国精神”不谋而合,将中国的语言、文学、历史、文化、身份认同等内容融入到教学与活动之中。无论是在语文课上探讨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争鸣,还是在祭月大典上展现风雅与仪式感,亦或是在新年晚会上奏响流传千百年的民乐旋律,吟唱传诵不衰的诗词歌赋……作为国际化/双语学校学校,万科梅沙书院及梅沙双语学校初中部以“培养具有中国精神的世界公民和领袖人才”为目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培养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感与归属感。

扎根鹏城,在社区服务中传播海洋生态文化

据了解,沙头角鱼灯舞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深圳沙头角沙栏吓村吴氏家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融合了客家文化和海洋文化元素,具有活灵活现的写实造型、返璞归真的装饰色彩、巧夺天工的纸扎工艺等艺术特点。

其实,鱼灯“游”进梅沙校园并非偶然,海洋元素是梅沙校园社区服务项目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所植根深圳、毗邻海洋的本土学校,梅沙承袭这片热土的创新基因,也与海洋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去年10月,初中部八、九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学校所处的大梅沙社区,发现社区需求,开展社区行动,为大梅沙海滨公园的服务升级和生态保护设计了许多的创意项目。

梅沙学子调研大梅沙海滨公园的游客需求并设计项目

据介绍,今年梅沙初、高中学子还将参与一项以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区服务项目,他们将在该项目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融于一堂,为深圳的海蓝滩清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