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增设应对气候变化专章,深圳生态环保条例有何不一样?

来源: 澎湃新闻   2021-09-04 21:16:08

黑脸琵鹭、黄胸鹀(wú)、小灵猫......如今,越来越多的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光临深圳,也反映了深圳的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丰富。

为了让深圳的环境越来越好,9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生态环境保护全链条立法。同时,也是全国首个立法明确应对气候变化具体措施的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的一大亮点是增设了“应对气候变化”专章。那么,为何要专设这一专章?又明确了哪些应对措施?《条例》实施后,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条例》有何不一样?

此次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足于综合法规的定位,对1994年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进行全面升级,在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做法基础上,作出了生态保护和修复、污染防治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实现环境治理全领域覆盖、风险预防贯穿始终,进一步突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在环境问题中,气候变化问题无疑是当今世界最紧迫最重要的国际议题之一。

据了解,2011年至2020年是全球有器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0ppm,为近80万年以来最高。据联合国发布的《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指出,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球所有地区都将面临气候变化加剧的考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涌现,大气环流的异常是直接原因,而气候变暖是深层原因。

作为全国首个在立法中明确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工作制度的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专设“应对气候变化”一章,对应对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碳排放权交易等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条例》结合新形势下深圳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要求,对深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迫切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提前做出了制度安排,明确职责、创新举措和压实责任,将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支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刘祥认为,专设“应对气候变化”一章,说明了深圳在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主动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的进程中来,也是深圳接轨国际规则体系、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体现,在全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把应对气候变化入法,在国际上有先例吗?

对此刘祥说,应对气候变化,国外比国内起步更早和更规范。在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及2016年《巴黎协定》中已经明确了气候变化的一些措施,包括英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都先后出台了关于气候变化的一些法规。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可以借鉴这些国家关于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更好地指导解决深圳的环境问题。

深圳如何以立法降低碳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降低碳排放。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此次《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就将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权交易纳入其中,成为核心内容之一。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条例》规定: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市碳排放管控机制;制定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标准,并将碳排放强度超标的建设项目纳入行业准入负面清单。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推动能源低碳发展,合理发展风能、太阳能、氢能等非化石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市住房建设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低碳发展,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这将对深圳的能源供应体系带来哪些影响?

刘祥说,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在能源结构方面仍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比如,目前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不到15%,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就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下一步,要加大对核能、风能、非化石能源的应用比例。

《条例》还提出,在本市碳排放达峰后,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期达到三千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建、改建或者扩建项目,应当制定碳中和计划和实施方案。

针对这一条措施,刘祥表示,这是为了巩固碳达峰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未来,深圳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低碳应用来巩固成果,以保障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条例》大力支持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那么,以法的形式完善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有哪些重要意义?对此刘祥表示,排放权交易所是控制碳排放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和环节。碳排放交易所可以把企业、政府、个人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搭建一个平台进行交易。

但当前碳排放交易所仍有很多局限,比如,资本性、金融性的参与度不高,它只是在特定的对象、特定的环节、特定的品种进行交易。

刘祥建议,未来深圳在碳排放权交易所的建设发展中,可以进一步丰富碳排放的交易品种,不仅限于目前的钢铁、电力等环节,让更多的环节参与到交易过程中来。其次,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更多人参与进来。同时职能部门出台碳普惠政策,鼓励市民公众有条件来参与到全社会的碳排放交易中来,让全社会行动起来,践行节能减排。

对于《条例》提出的通过碳普惠平台量化市民碳减排贡献,陆卫平表示,这项制度能够提高每个人环保意识,将环保推广到老百姓层面。在他看来,深圳要打造安全高效的安全生产空间、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和蓝天碧海的生态空间,通过《条例》能很好地推动这“三个空间”的打造。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