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慢时光里咀嚼人生

来源:安徽商报   2022-07-17 20:45:32

吃茶见诗.png

■读后 《吃茶见诗》

◎王亚/著 黄山书社

·陈璨

拾几片茶叶,泡一壶清茶。水润茶叶,涟漪轻吐,水色渐呈黛绿。待叶片微微舒卷,茶壶提于嘴边,轻呷一口,芳香及心。此时,捧起手边书里的诗歌,细细读来,方才的惆怅,倏然离散,唯惬意,滞留心底。

旧时读诗者居多,也有一众品茶者。可吃茶亦能读诗议人生者寡少,如今则更少。王亚是其中一位,她品茶,亦精通茶道,如茶的出产地、茶器的使用、焙茶的程序、历代茶人等等,关乎茶的方方面面,她都能细说一二。比如:

饮茶之前须备茶,先将团茶在火上稍加炙烤,炙后的茶饼放置在纸囊中晾凉,此为“候茶”。这时就该用茶臼了,将茶饼置入茶臼,一点点碾成茶末。茶末还须经过茶罗细细筛过,最细的才用以烹煮。而后以釜盛水,在风炉上煮开,投以茶末,此为“煎茶”。煎茶时又有“候汤”,三沸即可,唐代还往茶里搁盐葱姜之类。

王亚品的茶水里,浸润着丰富的情感。那翻吐涟漪的水光,泛着透明和清澈,圈圈褶皱,荡漾人生真谛。初读王亚的文字,就像品着厚而不腻的秦淮河水,厚重,细腻,温情。厚重来自她对茶的深刻认识,一粒细小的茶叶籽,每一道隽永的纹路,于她看来,都是须参悟研究的。细腻与温情交织融合,王亚品茶读诗,不干品硬读,她懂得观察,譬如夏天到外祖母家,在那碗茶粥里,她品出香味之中的层次感,温厚的,有米香,有茶气,还多了一层日子里的琐屑滋味。茶虽幽香,并非人人都能品出香气,即使品得出,亦非人人都能品出更深层次的香。日子里的琐屑滋味,此一层滋味,超越了品茶本身,王亚涤清了内心的繁芜,只一颗纯粹的心,咂摸生活的滋味,品茶亦品人生。

茶粥如人。在王亚喝的一口茶粥中,沉淀着往日的人与事。若茶清冽,茶粥则温吞。粥属性黏稠,须慢火熬煮,一如外祖母的性格,温厚优柔,王亚爱这一口茶粥,大抵是认可外祖母对生活保有的态度,不急不躁,细嚼慢咽,咀嚼人生的味道。

关于茶粥的记忆,刻在王亚脑海之深刻。她循着时间的线索,找到晋代茶粥的发端记载,后又停留在唐代王维的诗句里,“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一腔思乡之苦,全在一碗消暑的茶粥。

王亚绝非沉于书本,只在过往的诗词里无味咀嚼。在建茶里细索,她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尝问大冶乞桃花茶》,“已过几番雨水,前夜一声雷。”春雨几番,春雷几度,王亚涉及武夷山,经过茶园,陷于雾岚,心境倏逸。她趿拖鞋,穿石板,迎着风声的亲昵,在茶株间接受一滴露水的爱怜。建溪春色,淋漓尽致地蓬勃。王亚身于其间,既享绿意拂过心门,又在等待这绿意中孕育的建茶。

古往今来,吃酒谈诗者甚多。文人墨客,吃酒过后,诗心澎湃,既而吟诗作文。李白喝酒至兴,擎笔写诗,洋洋洒洒,寄一片心中情意;白乐天与刘十九一同下棋赌酒,酣战到天亮,在笔墨中留下“唯共嵩阳刘处士,围棋赌酒到天明”的快意诗句。

古时离别,文人吹曲作诗,李太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王亚读诗也听曲,诗酒话人生,偶来一阵轻柔婉转的曲声,心头文思泉涌,遂执笔抒写。

诗词也好,听曲也罢,抑或是品赏一幅画,王亚无非皆是在古时既成的事物里,探寻新的意味,她读郑板桥的诗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从诗到画,细究他笔下的墨竹,一枝瘦竹,像极了郑板桥,从外在到神髓,竹形竹身竹魂魄,都像。诗如画,画如人。王亚参入了自己的理解,她认为板桥诗也瘦,清瘦,挺直,不旁枝斜逸,毫无媚态。素色线条,勾勒倔强人生,纵然今时纸旧人去,它仍傲然。

诗词里的人生,与茶事,与画影,与纸音,与酒食,皆有关联。王亚的文字里藏匿着温情,亦有清晰的思索,她精书画,擅茶道,在诗词天地品读百味人生。

她写乡愁,不似多数作家,愁绪居多,感伤挂怀。提到乡愁,她读诗,心境则更为飘逸。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春未老,趁光景犹好,微风疏柳,烟雨好时节,泡一盏新茶,让茶水平息乡愁,至此,着笔作诗,或写文。愁了,就回乡,喝故乡的茶水,了却思乡疾苦。

阅读了不少乡愁的文字,无止尽的自愁自苦见多。唯王亚,将这愁绪处理的更为洒脱。如此恬适心境,得益于苏诗。苏轼抒乡愁,点到为止,不渲染不浸淫,饮一盏新茶就可消万种愁。王亚亦然,不让愁绪围裹自己,诗酒趁年华。

今夏溽热,不妨于王亚朴素的文字中,汲取一片清凉。热了,躁了,饮一壶清茶,读一首雅诗,听一首慢曲,或于一幅画中思索人生。吃茶见诗,沉吟时间,尘心静对。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