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这份工作,都是不能停下来的事儿……”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022-05-03 17:45:31

2010年,我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职业随之产生。高奇就是这样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他的工作被许多人称为“生命之河的摆渡人”。他在2013年通过严格考核,成为内蒙古包头市红十字会第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

“都是不能停下来的事儿”

他感受到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意义

时值五一假期,高奇却不敢放下手机,更不敢关机,因为每次手机响起,都可能是挽救一条生命的机会。用他的话说,这份工作“都是不能停下来的事儿”。

△高奇进行器官捐献协调工作

高奇还记得自己经手的第一例器官捐献案例。那一次,家属的前期协调工作基本是由捐献者——一个只有22岁的小伙子自己完成的。

当时的场景,高奇记忆犹新。小伙子叫贾宝柱,治病期间受到了社会上不少爱心人士的关心与帮助,后来就自行在网上搜索器官捐献的相关政策。男孩的父母一度不接受这样的决定,经过孩子反复劝说,最终认可了。

第一次“协调”,工作量并不大,高奇却由此感受到了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非凡意义。

△高奇指导捐献志愿者进行登记△高奇指导捐献志愿者进行登记

每一次工作从至悲的离别开启

每一次协调都在和时间赛跑

作为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高奇的每一次工作几乎都从一场至悲的离别开启。有一天,高奇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位声音颤抖的父亲,年仅6岁的儿子已经无法医治,他和妻子一起为儿子做了最后的决定。

高奇赶到他们家中时,孩子的妈妈已经站不起来,只说一句话:“做了捐献,能救人啊!”高奇回忆,“我们眼泪也止不住。参与一次,心里头就难受一次。”

△向捐献者进行遗体告别

心脏3到4分钟,肝脏5到8分钟,肾脏30分钟,骨和眼角膜24小时……这是器官移植允许热缺血的时间。如果讲解政策和签署文件的时间过长,前期所有的工作都要归零,生命的接力就会宣告失败。所以,高奇的每一次协调,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面对误解 改进讲解方式

越来越多人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很多情况下,高奇需要面对的不仅是悲恸,还有误解。尤其是几年前,器官捐献还不被广泛理解,被质疑甚至被谩骂几乎是他工作中的家常便饭。但高奇深知这份工作的意义,也深深理解对方即将失去亲人的心情,他选择忍耐和疏导,也不断改进自己劝导与讲解的方式。

△高奇讲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高奇看到的无私大爱,不仅在捐献本身,也在捐献的过程。2019年盛夏,一位正值花季的女孩,在一场车祸后生命垂危。女孩和她的家人都同意了器官捐献,接到电话,高奇立即赶赴捐献现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器官捐献,高奇希望能对这次捐献做一些宣传报道,他艰难开口后,沉默悲痛的女孩家属很快同意了。“很多家属不愿意做宣传,这个也是挺难的。”

从排斥、谩骂,到接受、参与,高奇感受到了人们对器官捐献理解的转变。这两年,咨询的电话越来越多,更多年轻人加入了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前些年,高奇经手的捐献登记一年仅有几十人,而现在,线上报名渠道开通,仅包头市已累计有三千多名捐献者。

每看到一个家庭在悲痛中做出捐献的决定,看到他们颤抖着手签下捐献确认书,高奇都会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能为这份爱、这份希望、这份生命的连接做一名信使,他感到很光荣,“每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都希望尽己所能。”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