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打个赌:我做完这件事,不到30s你一定会模仿

来源:环球科学   2021-05-22 10:45:44

当你盯着手机屏幕,哪怕是短短的5秒钟,也可能会导致周围一半的人跟着看手机——这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的有趣结论。而这个结论代表的,则是一个被称作“变色龙效应”的现象。事实上,无论是看手机还是打哈欠,类似的无意识的传染现象都可以通过这个原理来解释。而这个现象背后的神经机制,却可能十分复杂……

撰文 " 石云雷

审校 | 吴非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模仿别人,但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经常会模仿别人的行为、姿势或是表情。这些生活化场景可能会令你分外熟悉,当我们看到别人在看手机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当我们的视线从手机屏幕上离开,看周围时,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拿着手机。那看手机的行为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染的原因是什么呢?

近期,在一项发表于《动物学杂志》的研究中,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这样一组实验。在办公室、餐馆、家和候车室等多个日常场景中,一位研究人员在浏览手机上的信息5秒钟后,会抬头观察周围3分钟,数出周围人群中有多少人开始使用手机。在对照组中,研究人员会摆弄手机,但不会看手机屏幕,其他实验流程保持不变。

实验的结果可能会令你感到惊讶。当研究人员盯着手机屏幕时,周围人群中会有50%的人开始使用手机,且其中90%是在30秒内就拿出了手机。此外,与只是摆弄手机的对照组相比,看屏幕这个举动会直接将周围用手机的人数提高28倍。但是,研究人员和周围人的年龄差距和熟悉程度,并不会影响看手机这一行为在人群中的传染情况。

文章的通讯作者、社会行为学专家Elisabetta Palagi对此的解释是,我们有一种需求,就是跟随周围人的行为,我们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变得和他们一样。而看到别人与手机中的信息产生了联系,才是周围的人拿起手机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一些类似的传染性现象,如一个人打哈欠会传染给周围的人,一些人会无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表情和姿势等。22年前,社会心理学家John Bargh和Tanya Chartrand就给出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人类具有“变色龙效应”(chameleon effect)。

变色龙效应

这个结论来自这两位科学家发表于《个性与心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当时,他们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首次定义了“变色龙效应”,即人会被动、无意识地模仿周围人的姿势、举止和面部表情等,在当前环境中适应他人。

在第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36位参与者分别完成两项任务,而每一项任务中还有一个陌生人参与——当然,这两个陌生人是研究人员有意安排的。在完成任务时,两位陌生人会分别重复摸脸和晃腿的动作。而研究人员真正要观察的,也是这些参与者摸脸或晃腿的次数。结果不出所料,当参与者分别和重复摸脸、晃腿的陌生人相处时,他们同类型的行为都会明显增多。在实验中,没有一个参与者意识到了研究人员的真正意图,但他们的这些反应真实地体现了“变色龙效应”。

此前的一篇心理学综述认为,人类有一种寻找归属感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十分强大,且几乎无处不在。而Bargh和Chartrand认为人们渴望与他人进行频繁的、但并不令人反感的互动,并希望借此形成强大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上述手机实验中,当周围的人能参与其他社交活动,比如跟其他人聊天时,受这种传染性效应的影响则会明显减小。

在随后的第2项实验中,他们进一步探究了“变色龙效应”的影响:当一个合作者有意模仿另一个合作者的姿势、举动和特定的行为时,后者对前者的好感度会增加。而在这次实验中,被模仿的参与者也丝毫没有意识到对方模仿了自己的行为。因此研究认为,当我们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行为时,会无意间带来共情和融洽的感受。

镜像神经元

究竟是怎样的机制,导致了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还没有完整答案,但可以明确的是,存在于人、灵长类等动物脑部的镜像神经元发挥了关键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一些神经生理学家试图在猕猴中找到与控制手和嘴部行为相关的神经元,但他们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神经元。当它们看到人类的某个举动,或者它们做出这个举动时,这些神经元都会被激活,这就是镜像神经元。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镜像神经元能帮助婴儿理解成年人的行为、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让我们明白别人的意图和促进语言学习等。它和一些疾病(如自闭症)的出现也有关系。很多研究人员都在不同的研究中指出,镜像神经元和人类的共情能力有关。例如,法国的神经科学家Christian Keysers和同事发现,那些自我报告更具共情能力的人在看到别人的一些举动和处于某种情绪(如厌恶、开心和痛苦等)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系统更容易处于激活状态。

2009年,一篇发表在《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上的文章,回顾了此前有关镜像神经元和行为模仿的研究。作者表示有充足的证据显示镜像神经元会参与到人类的模仿行为中。不过,仅仅依靠镜像神经元并不足以解释人们之间的行为模仿,还有另外一些脑区(如顶叶和额叶区域)在一些无意识的模仿行为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虽然目前并没有充足的神经学基础来解释“变色龙效应”,但这不影响我们在生活环境中去留意这类行为。实际上,每个人不过是一只想融入周围人群中的“变色龙”,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行为,也悄悄地将我们与他人的距离拉近。

参考链接: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research-shows-checking-your-phone-contagious-yawning-180977673/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164-021-00701-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0402679/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30021007/http://www.bcn-nic.nl/txt/people/publications/gazzola2006sound.pdf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976340900044X?via%3Dihub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