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忆泰坦尼克号:性命攸关的时候,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来源:澎湃新闻   2021-03-29 08:47:42

原标题:忆泰坦尼克号:性命攸关的时候,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原创 群学君 群学书院

题图:泰坦尼克号沉没前

在1912当年举行的纪念集会上,泰坦尼克号的所有者白星轮船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平心而论,细野正文的举动,并没有超出一个正常人合理的行为底线。事后的史料也证明,壁垒森严的船舱等级限制,剥夺了大多数三等舱乘客的生命。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那些把生存的希望主动留给别人,或者主动选择“体面的死亡”的逝者的尊敬。他们身上体现的,与其说是“思想道德品质”,毋宁说是教养。思想、道德可以学,可以放在嘴上说,可是面对死亡,性命攸关的时候,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性命攸关的时候

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文 | 群学君

01

1912年4月15日,是二十世纪人类文明史上值得被记录的一天。

这一天的凌晨两点半,泰坦尼克号折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1502人永远葬身海底,幸存者的人数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自诩为“地球主宰”的人类和他们所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在二十世纪遭受的第一次巨大挫折。在沉没以前,泰坦尼克号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可移动人造物,然而,仅仅两座不起眼的冰山,就让这件号称“永不沉没”的物质奇迹,在不到180分钟的时间里完全消失在海平面上。这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自以为傲的征服自然伟力的巨大嘲讽。

然而,就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直至沉没前的三小时,在这艘奢华的游轮上发生的事,却从截然相反的角度,揭示了人类文明之所以成为一种伟大文明的精神内核所在。

泰坦尼克号最令人称颂的大转梯

02

故事从几个随着巨轮沉入海底的名字开始。

阿斯特四世(John Jacob Astor,1864-1912)是“泰坦尼克”号最有名的遇难者之一,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阿斯特家族是19世纪末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1848年阿斯特一世去世时,他的财富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百分之一。

1912年,阿斯特四世带着比他小30岁的新婚妻子,登上了泰坦尼克——当时阿斯特的财富,总价值约8500万美元,是泰坦尼克号造价的11倍。

巨轮撞上冰山后,阿斯特四世把身怀六甲的妻子送上四号救生艇,当得知要等妇女和儿童全部登上救生艇自己才可以获救后,他对划向远处的小艇最后呼喊:我爱你。然后默默转身,与作家杰克·福翠尔(Jacques Futrelle,1875-1912)在甲板上抽着雪茄,直至轮船沉没。

据说,最后一刻,一副曾经为阿斯特四世在救生艇上留了一个位置,被后者让给了一位三等舱的爱尔兰女士,理由是,“体面的绅士应当保护弱者”。几天后,在北大西洋的晨光中,打捞船员发现了他的遗体,头颅被烟囱打碎。

阿斯特四世

03

本·古根海姆(Benjamin Guggenheim,1865-1912),出身美国另一个豪门望族古根海姆家族(GuggenheimFamily)。1912年4月10日登上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本杰明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花公子——他是抛下远在纽约的妻子女儿,带着法国情人去欧洲鬼混的。

然而在灾难面前,本杰明选择了体面的告别方式:在知道自己没有获救的机会后,他给太太留下一张字条:“这条船不会有任何一个女性因为我抢占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愿你为此而欣慰”。

然后,他与男仆一起穿上了最华丽的晚礼服,在房间里等待最后一刻的来临。

本杰明·古根海姆

04

伊西多·斯特劳斯(IsidorStraus,1845 – 1912)是美国零售巨头梅西百货(Macy's)的合伙人。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斯特劳斯夫人(Ida Straus)几乎已经登上八号救生艇,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又回来和斯特劳斯先生在一起,说“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你去的地方,我也去!”

她把自己在艇里的位置给了一个年轻的女佣,还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给了这个女佣。当有人向67岁的斯特劳斯先生提出,“我保证不会有人反对像您这样的老先生上小艇……”斯特劳斯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然后,他挽著63岁的太太,蹒姗地走到甲板的藤椅边安详的坐下。

多年以后,斯特劳斯公园在曼哈顿落成。而在梅西百货旗舰店大厅的墙上,斯特劳斯夫妇的雕像下,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们的死,与他们的生命一样光辉夺目。

斯特劳斯夫妇纪念碑

05

1912年,42岁的日本人细野正文(1870-1939)在南安普顿登上泰坦尼克号,时任内阁运输大臣的他,是在欧洲考察铁路网建设后,取道美国回国的。

4月15日凌晨,舱门的响声吵醒了他,他站在甲板上,只穿着睡衣裤和一件外套,一名服务员扔给他一件救生衣便跑了。他还没弄清出了什么事,便随汹涌的人群下到了三等舱甲板上。到了甲板上,他发现救生船正被一点点地放入夜色中的水面上,船上火光冲天,人们却出奇地安静,他写道:“没有一个乘客哀号、尖叫。”

细野的日记中说:“我企图让自己镇定地站到最后一刻,不要有任何有辱日本人尊严的举动,但是我却意识到自己在搜寻、等待任何可能逃生的机会。”那时,一名官员大喊:“还可以再上两人!”细野想到“我将再也见不到妻子和孩子,便惊恐万状”,于是,他纵身跳进了救生船里。

两个月后,当细野正文乘坐“喀尔巴阡”号回到东京时,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成为整个大和民族的“耻辱”。

先是接到了如雪片般飞来的充满愤怒与谴责的信件,接着又收到了他供职的运输厅的解雇信,然后是象征着男人地位的武士身份被取消。他的逃生行径甚至一度被编入了教科书。

1914年细野被解除了大臣职务,到1923年退休为止一直在办公室做半班工作。他的孙子说,细野至死再未提起过“泰坦尼克”。

细野正文夫妇

06

在1912当年举行的纪念集会上,泰坦尼克号的所有者白星轮船公司对媒体表示:没有所谓的海上规则要求男人们做出那么大的牺牲,他们那么做只能说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关照,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

平心而论,细野正文的举动,并没有超出一个正常人合理的行为底线。事后的史料也证明,壁垒森严的船舱等级限制,剥夺了大多数三等舱乘客的生命。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对那些把生存的希望主动留给别人,或者主动选择“体面的死亡”的逝者的尊敬。他们身上体现的,与其说是“思想道德品质”,毋宁说是教养。思想、道德可以学,可以放在嘴上说,可是面对死亡,性命攸关的时候,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泰坦尼克号沉没二十多年后,一个叫储安平的中国年轻人到留学英国,他发现英国人虽然大部分是平民,但是他们都以为贵族代表了一种尊严,代表了一种高超的品性,人人都希望以贵族为榜样做君子,这就形成了风范。一个人是否是贵族,不是看你有多少钱,是什么血统,而是否有贵族精神,以贵族精神为人生楷模,君子固穷,但表现出来的还是贵族风范,他就自认为有贵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后来哈耶克所说的自发的、扩展的秩序,是良性社会秩序的基础。

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公墓

原标题:《性命攸关的时候,教养是装不出来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