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 >

三十而立正当时 扬帆起航开新局 中国科技开发院30年孵化企业逾1800家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1-09-20 09:16:19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9月19日讯(记者 王志明)三十而立正当时,扬帆起航开新局。9月19日下午,中国科技开发院30周年庆典在人民大厦举行,中国科技开发院成立30年来,孵化企业达1805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四家。计划到2025年在孵科技企业数量达3800家。

深圳市资本运营集体董事长胡国斌,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廖克勤,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科技日报社长张景安,爱能森科技集团董事长曾智勇,爱能森科技公司董事长陈明丽等出席会议。

1991年,由宋健和李绪鄂等时任国家科委领导策划,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批复,原国家科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深圳创办了中国科技开发院。

成立之初,中国科技开发院就担负着探索用市场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使命。风风雨雨三十年,围绕着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产业培育三个环节,中国科技开发院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试错、纠偏,形成了“以构建创业孵化链条为手段、营造创业孵化生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模式与机制,构建了“创业孵化 +创业投资 +资产经营”三大业务板块,实现创业孵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近几年,中国科技开发院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将“一园一院一基金多平台”的合作模式推广至全国,初步建立起以粤港澳、长三角、环渤海、华中为重点的全国性科技孵化网络体系。

“三十年来,我们始终坚守推进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建院宗旨,紧紧抓住科技成果转移、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产业培育三个环节,初步探索形成了以‘创客空间-预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流程科技创业孵化链条为载体,营造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孵化生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和资本链有效融合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市场化模式。该模式具有方法可复制、机制市场化等特色,并输出复制到全国各地。”中国科技开发院院长杨斌介绍,中开院目前在孵企业达1805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孵化器28家,众创空间四家,生态合作伙伴200余家。在管基金规模达17亿,已投资2.9亿元,累计投资企业100多家。

胡国斌对中国科技开发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成果给予肯定,他表示中国科技开发院在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技开发院以前沿科技研判推进选拔孵化储能产业,2011年11月成立的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开院引进深圳园区并投资的首个热储能企业。作为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投资的明星企业,爱能森科技公司董事长陈明丽表示,爱能森是中开院在孵千家企业中的一小份子,经过中开院十年的产业孵化,爱能森一步步实现了科技成果产品化、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2018年爱能森引入战略投资机构注册资本增加2亿,成为国内这个细分市场最大热储能公司;2019年爱能森核心技术登陆环保部官网,是环保部官网目前唯一鉴定推荐的清洁热力重点技术企业,为高新技术商品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公司发展产业落地需求加大,2020年爱能森新材料公司总部搬迁到山东东营中开院孵化器,实现产业延伸及拟上市总部延展到异地孵化平台继续孵化的发展。中开院为企业搭建了新的发展时期的桥梁,企业减少政府的沟通及认知成本,企业专心做好研发、产品、公司经营,中开院为在孵企业精准对接政府资源及需求,既帮助政府属地做好产业升级再孵化,对于成长中再孵企业推进产业外延发展助力市场化、规模化的进程。

2021年,是中国科技开发院建院三十周年,更是“十四五”计划开局之年。展望未来,杨斌表示,中开院将继续恪守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使命,十四五期间,中国科技开发院继续在全国布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网络,实现“做强孵化能力、做大资产规模、做优公司业绩”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连锁孵化园区增至58个,在孵科技企业数量达3800家,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达50亿,每年对孵化企业的投资金额增至9亿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4.6亿元,创业孵化板块走向资本市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