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伤保险为“打工人”织牢安全防护网
来源: 深圳特区报 2021-06-29 09:18:06
我市社保部门推动工伤保险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为“打工人”撑起“保护伞”。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6月2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通讯员 陈润 文/图)工伤事故无情,工伤保险有爱!
近年来,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人社部门工作部署,紧密围绕“稳企业、保发放、优服务、抓规范、防风险”工作重心,主动作为、创新服务,推动工伤保险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经办服务不断向下延伸,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为“打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撑起“保护伞”。
覆盖“再扩面”
工伤保险参保突破1200万
“8类特定人员可以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这个政策真是解决了企业的痛点,对企业对员工都提供了保障,我们公司第一时间就报名参保。”深圳市新东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用行动表示了对政策的支持。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部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公司绝大部分业务涉及到清洁、安保等领域,像医院的清洁工、护工、运送员、担架员等,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只能招聘些年纪比较大的员工。
“招聘超龄员工,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参保。由于工作的性质,时有发生的工伤也缺乏有效的保障途径。以前我们只能为员工购买商业保险,费用比较高,但是保额并不高。”陈先生介绍,4月1日开始新政实施,公司领导层一致决定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员工参加工伤保险,实现双重保障。
“我们也算过这笔账的,工伤保险平均下来一个人才8.8元一个月,一年也就百来块钱,还是政府的保险,但是赔付是根据员工的伤残等级来赔付的,最高可以几十万,办理程序也简单,非常超值。”陈先生对新政赞不绝口。
“公司每年都有不少实习生,虽然基本是文职,发生工伤的几率并不大,但是我们还是迅速为符合条件的实习生和超龄返聘人员参加了工伤保险,为员工提供多一份保障嘛。”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宋先生认为,公司积极参加工伤保险,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怀和保障,虽然增加了开销,但从长远来看其实是为企业减轻负担的一种做法。
今年4月1日起,单位从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和新业态从业人员等8类特定人员在深圳可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享受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各项工伤保险待遇。截至2021年5月底,深圳市8类特定人员参保人数共计6.24万人,涵盖超龄劳动者、新业态从业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政策规定的8类人群,参保呈稳中趋升的良好态势,工伤新政扩面效果初现。
记者了解到,深圳全力构建安全用工防线,积极补齐高工伤风险行业保障短板,为广大劳动者撑起了“保护伞”,让劳动者“伤有所助”。
“为了给劳动者提供安全防护的保障,深圳大胆创新,多年前就允许尚不具备参加全部险种条件的用人单位或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务工群体先行参加工伤保险,从而扩大了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此后为发挥工伤保险基金征收的调控作用,促进工伤预防,我们持续创新完善工伤保险费率制度。通过实行工程建设领域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浮动费率,通过费率的杠杆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鼓励施工承包单位在开工日期和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之前参保,有力地促进工程建设领域的工伤预防和参保扩面工作。”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5月底,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1266.23万人,切实为广大职工构筑安全防线。
预防“显成效”
5年来工伤事故率下降26%
“认真办实事、温情暖民心”!“尽职尽责、真心为民”!这是2020年11月李唐给深圳市社保局罗湖分局工伤保险科送来的锦旗,一字一句都是他的肺腑之言。
“在我伤最严重、人最无助的时候,是罗湖分局工伤保险科帮我渡过难关,是工作人员何贤坤的详细指导和周到服务,帮我得到及时治疗,让我重燃人生的希望。”2018年12月,李唐来到罗湖分局工伤保险科寻求帮助。李唐在建筑工地务工时,从高处坠落致腰椎骨折并神经损伤,伤后需尽早做康复治疗,如治疗不及时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行动能力将严重受限,但是用工单位不积极救治、拒绝履行工伤义务。由于李唐家在外地,独自来深务工,经济条件也不宽裕,伤病和治疗费用让他陷入困境。
“当时,社保工作人员何贤坤看到我坐在轮椅上,很耐心地询问我受伤经过、诊断结果、治疗情况,安抚我的焦虑情绪。”李唐回忆,随后何贤坤多次协调用工单位配合工伤申报,加快推进工伤认定;同时主动帮忙办理医疗救治、记账住院、康复鉴定、康复延期、伤残鉴定、医疗费报销、伤残金核付等手续,保障李唐得到及时治疗。
“尤其难得的是,考虑到我行动不便,只要能够即时办理的,何贤坤都尽快去办,尽量予以方便。我非常感激。”在社保部门的帮助下,李唐在2020年做完拆钢板手术,身体正在慢慢好转,有了工伤保险的保障,他伤残之后的生活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我市社保部门持续创新,不断提供工伤预防工作成效,推动实现我市工伤事故率由2016年的2.53‰,下降至2020年的1.87‰,降幅26.09%。
同时,深圳工伤保险还具有参保人多但缴费低待遇高的特点。2020年,全市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30117人。全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人均5.10万元;伤残津贴5054元/人月、生活护理费5052元/人月、供养亲属抚恤金2176元/人月;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84.72万元/人、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39万元/人。全市签订工伤保险服务定点协议医疗机构87家;康复机构14家,辅助器具配置机构3家。2020年工伤保险医疗、康复和辅助器具费用偿付金额合计3.2亿元。
认定“零跑腿”
工伤业务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
“第三方机构协助开展工伤认定,专业、快速、便捷,大大减轻了我们企业的负担。”深圳市安吉尔电热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先生高度认可了我市工伤保险业务新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办事体验,推进工伤保险服务更加优质高效,2020年我市社保部门在福田、宝安分局开始试点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开展工伤认定联合调查取证工作,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上门取件、电子收单、快速核查等方式,逐步实现企业、参保人“零跑腿”,节省了申请人时间和工作成本。
“作为制造业企业,我们一贯很重视员工的安全工作。虽然努力从源头上杜绝预防,斥资改进厂房设备增加红外线,但是零星的工伤还是在所难免。一旦事故发生,我们绝对在守法守信的原则上承担企业责任、社会责任,为员工争取最大的利益。”深圳市安吉尔电热器有限公司地处试点地区,在工伤认定调查取证上“尝了鲜”。马先生介绍,去年公司发生了2起工伤事件,平安保险的工作人员很快就上门调查,取证工作很专业,流程也很清晰明朗。
“通过上线全国首个‘工伤认定联合取证全流程信息对接系统’,实现社保经办业务系统与第三方取证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工伤调查任务可通过移动端流转、取证资料快速回传,全流程可记录、可追溯,切实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市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开展工伤认定联合取证新模式已经在全市全面推行,市社保部门将持续改进完善系统,开通24小时工伤事故备案,不断加载新的服务功能、业务事项。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完善工伤认定、鉴定、补偿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工伤保险业务标准化,全面推行工伤保险业务“同城通办”、“移动办”“刷脸办”,不断拓展“秒批”范围。其中工伤记账、转诊、辅具安装更换维修、工伤人员信息变更等多项工伤业务实现网上“秒批”;工伤待遇申领相关业务利用“双向邮寄”方式实现“不见面”审批。此外,还提供多渠道待遇资格“刷脸”认证服务,已为工伤按月待遇领取人员提供“刷脸”认证服务达14000人次,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又确保了基金安全。
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市社保部门将持续提升我市工伤业务智慧化水平,推动社保经办业务变革和服务创新。继续优化业务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与比对,加强待遇发放的风险防控,实现工伤医疗费用的智能审核;在落实工伤康复精准发动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按病种付费”的结算方式。深入开展工伤预防项目实施工作,力争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改革举措,真真切切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