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解读韩非子法家思想,韩望喜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来源: 晶报APP   2022-08-17 09:18:35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7日讯(晶报记者 林菲)“韩非子认为,治国,要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这个‘道’,在韩非子这里就是‘法’。”8月14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望喜,带来《韩非子:寄治乱于法术》主题讲座。

讲座一开始,韩望喜就引用了韩非子的《大体》一文,“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如果说儒家的大体讲的是“心”,道家的大体讲的是“道”,法家的大体讲的就是“法”。

“韩非子明确提出‘以法治国’,”韩望喜说,“韩非子认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治国要将法、术、势三者并用:依法不依人,依术不依人,依势不依人。“总之,他认为,治国要依常道。

韩望喜说,韩非子是韩国的宗室公子,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讲的故事,一定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用这个故事引申出以法治国的道理。

比如,韩非子说治国,必须以法度。怎么以法度呢?他先讲了和氏之璧的故事。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上发现一块玉璞,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请玉工来鉴别,玉工轻描淡写地说这是石头,于是楚厉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叫“刖其左足”。若干年之后,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来献给武王,武王也是如此这般请玉工来鉴定,玉工一样心不在焉地说这是石头不是玉,又刖其右足。到文王即位的时候,卞和没有脚了,抱着玉璞在山下哭,“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人们问他为何如此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没有双足而哭,我哭的是宝玉被称为石头,忠贞之士被说成是骗人的人。”文王听到这个事情之后派人去把他接到宫里,请玉工剖开玉璞,果得美玉,这就叫做和氏璧。

韩望喜说,韩非子就是用这个玉来比喻他所要献出来的这个法术,治国之道。韩非子对王说,卞和献的不过是一块玉,玉石真与假跟这个国家的存亡其实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都要付出双足的代价才能最后被论断。我要献的这块宝玉,是治国安邦的谋略,以法治国,大臣就不能弄权了,游民就不能安于乱世了,该打仗的要去打仗,该耕作的要去耕作,那些大臣,那些近侍,那些游民、游侠会拥护法治吗?他们必定会反抗,会诽谤,会杀人。但是君王若不能有自己的主张,有坚定的心意来力推法治,那么法术之士的下场就和卞和无异,甚至更加惨烈。

“先秦诸子讲的都是‘为政’。韩非子的法学实际上是政治学,讲的就是为政。”韩望喜解释,韩非子的治国思想是综合运用法、术、势。法是法令,布之于天下,君王臣民都应该遵守法度。法如朝露,纯朴不散;术是治理之道,一定要用刑名参验之术,才知道法令是否真正推行了,是否做到了;势是要有力量,必须要靠国家的治理力量来推行。

“讲韩非子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韩望喜说,其实他既念法家,也喜欢儒家、道家。他认为中国文化非常丰富,让我们取之不竭,今天应该德法并举,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来源|晶报APP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