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因河而美 城水相融 深圳人的幸福图景

来源: 晶报   2021-04-26 09:17:09

茅洲河碧道光明试点段水清岸绿。

美丽的茅洲河。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会来到位于茅洲河碧道光明段的左岸科技公园,在已告别黑臭的茅洲河畔闲庭信步,享受碧道与水和谐融合的绿意盎然和勃勃生机。

自2015年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深圳市下了最大决心,采取超常规举措,用短短4年时间补齐历史欠账。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

在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深圳市正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强国城市范例、大湾区核心引擎”开展水务工作,推动深圳水务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和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谱写出一幅水资源安全充足、供水服务均衡优质、水灾害防御坚实稳固、河湖水体长治久清、滨水空间开放共享、监管体系高效智慧、水文化彰显、水经济活跃,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

全面发力 “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

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茅洲河,流域面积388平方公里,曾经是广东省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事实上,作为全国面积最小、产业最密集、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深圳的河流水环境污染程度一度非常严重。据统计,2016年初,深圳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数量居全国36个重点城市之首。

2015年底、2016年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水环境治理作为未来几年最大的惠民环境工程,实施“治水十策”和“十大行动”,全面发力打一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持久战。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攻坚,要求“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

经过3年多的攻坚奋战,深圳市取得了水质明显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流域价值激活等显著成效。

曾经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深圳河水质分别达到1992年、198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深圳被评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治水成效和经验获《焦点访谈》专题报道。

补齐短板 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

黑臭水体的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为保障水环境实现稳定达标、长治久清,2019年起,深圳又在全国率先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进小区”,推动水污染开展“源头治理”。

深圳坚持“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技术路线,逐个小区、逐栋楼宇、逐条管网排查改造,用4年时间补齐40年的治污基础设施短板。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5万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80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0万吨/日,其中624万吨/日达地表水标准V类及以上,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

深圳还下足“绣花”功夫,创新管理体系。创新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进小区,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排水条例》,对全市两万多个小区排水设施进行专业化管理,解决小区内部管网管养缺失问题,打通排水管理“源头100米”;首创引进物业管理模式进河道,借鉴优秀物业公司先进经验,对河流开展精细化、生态化、智能化养护,实现对所有水体的全天候、全覆盖巡查监管;创新涉水面源污染分类治理机制,将涉水面源污染分为13类,分类制定整治标准规范,开展长效治理行动等。

水产城共治 1000公里碧道指日可待

就在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之时,自2018年开始,深圳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广东万里碧道的号召,提出了“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的碧道愿景及“水产城共治”“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建设理念,打造集“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漫道、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的产业链道”五道一体的高标准碧道,使之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

除了左岸科技公园,茅洲河碧道光明示范段沿线还打造了滨海明珠、大围沙河滨水商业街、李松蓢历史文化街区、西田微丘、南光绿境等其他5个重要节点,河道沿线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来打卡的市民日益增多。

由深圳市水务局组织编制的《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深圳市2022年完成600公里碧道建设,2025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建设,2030年完成1000公里碧道品质提升,2035年实现全市域水产城共治,全面形成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统筹治理 实现水环境长治久清

推动水环境持续向好、高质量建设河流碧道,是深圳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全面对标国内外生态美丽河湖最新理念、最高标准、最优水平,让城市因河而美、文明伴湖而生的具体举措。

为巩固提升治水成效,最关键的就是保证治理后的159条河流、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不返黑、不返臭,全年稳定达标。

据悉,今年深圳市将持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全面完成暗涵暗渠和支汊流整治,加快打造互联互通的污水转输调配系统。构建全链条、精细化、智能化排水全周期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排水”,深入推进涉水污染源长效治理。加快推进初期污染雨水收集、调蓄、处理体系建设。统筹防洪排涝和初雨治理规划,实施沿河截流系统降水位行动,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晴天雨天差异化运行调度,加强降雨前、中、后水质监测、评估、分析。

当前的深圳,正以系统思维统筹区域与流域,推进厂、网、河、站、池、泥一体化治理和管理,坚定不移实施雨污分流技术路线,实现水环境长治久清,推动深圳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