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一个月三起,消字号“宝宝霜”再爆雷

来源:界面新闻   2021-02-02 12:47:22

原标题:一个月三起,消字号“宝宝霜”再爆雷

“大头娃娃”事件再次出现。

1月31日,青岛又曝出一例抑菌膏不良反应现象: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疑似因使用一款抑菌膏,出现体重猛增、面部肿大、多毛等异常症状。

事件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截至15时,#青岛又现大头娃娃#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8位,阅读量达到86万。不少网友表示,这样的事情应该严查,不能按下葫芦又起瓢,呼吁监管部门严查。

目前,涉事抑菌膏已被青岛市相关监管部门拿去送检,但具体送检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披露。

又是“消字号”爆雷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次“大头娃娃事件”涉事产品的名称为“七草两叶抑菌膏”。

品观APP查询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发现,该产品属于“第二类消毒产品”,产品责任单位为江西真润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为赣卫消证字2019第C009号,备案日期为2020年6月4日。

也就说,该产品与此前爆雷的宝宝霜相同,均属于“消字号”产品。此外,除涉事的七草两叶 抑菌膏外,该企业还生产青青草 抑菌膏、青青草 抑菌液、七草两叶 抑菌凝胶、七草源 抑菌膏4款产品。

此外,向媒体爆料的张女士表示,母婴店向其介绍时称,这款抑菌膏在孩子出现蚊虫叮咬、过敏、湿疹等情况时都可以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作长期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的消毒产品的命名、标签(含说明书)应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宣传内容应真实,不能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也就是说,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不应对消字号产品做任何有疗效的宣传。而本次涉事产品显然已经违规。

目前,张女士家中的七草两叶抑菌膏已被送检,涉事母婴店剩余的五支七草两叶抑菌膏也被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卫生健康局的工作人员带走。

并非孤案

据报道,张女士提供的就医报告显示,考虑不排除外部原因所致库欣样表现。据悉,库欣综合征的症状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体重增加、皮肤紫色斑纹等。

据就诊的医生推测,可能是外摄入激素造成激素分泌失调。张女士家人表示,有可能因为擦了七草两叶抑菌膏这一产品后,激素比较高,被孩子吸收了,抑制了孩子自身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了发胖等症状。

对此,涉事企业回应表示:“用了会导致发胖我觉得应该不太可能,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平时也用,自己家里的小孩,包括公司里的一部分(同事)的小孩,其实都是用这种产品的,如果说用(后)会导致这种情况,那我们应该早就会发现。”

是否真如上述工作人员所说,宝宝出现肥胖、多毛症状与其产品无关?还有待后观。

品观APP了解到,1月15日时,就曾有宝宝家属在好大夫在线平台咨询医生,表示因使用该款七草两叶抑菌膏三个月后,孩子出现脸肿胀、额头及耳朵周边汗毛多等现象,指出该抑菌膏含有糖皮质激素。此外,有报道称,不少网友也在相关平台上透露,孩子在使用了这款七草两叶抑菌膏后出现了各种症状。

这意味着,七草两叶抑菌膏对宝宝的影响并非孤案。

目前,在淘宝搜索“七草两叶”一词可发现,该产品在多家淘宝店铺依然有售。价格均在200元以上。有消费者指出,母婴店也曾向自己推销过这款产品,售价为78元。

对消字号监管从严迫在眉睫

实际上,这已是一月内第三起消字号“宝宝霜”爆雷事件。

七草两叶抑菌膏、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鹊肤霜、杏璞霜、艾因博士等多款“消字号”宝宝霜接连爆雷,透露出一种信号:严查“消字号”产品迫在眉睫。

此前,“消字号”宝宝霜能够横行,原因之一在于审批备案环节门槛较低。不同于“妆字号”,“消字号”产品许可证发放与管理仅由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时间短、费用低,检测指标主要为杀菌作用。

此前《罚款4000元!“大头娃娃”涉事门店被责令整改》的报道也指出,企业只需要自己寻找认证机构、自行邮寄样本,将结果提供给地方卫健部门即可。这样的备案流程下,企业利用假样本蒙混过关并非难事。

此外,儿童日化产品的监管调理少之又少,且目前依据的条例对于出现问题涉事企业的处罚较轻,同样导致了不良企业铤而走险。以此前事件为例,“嗳婴树”品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导致婴儿出现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等现象。然而,涉事店铺金宝贝母婴生活馆仅被罚款4000元,并被责令整改。相比对婴儿造成的伤害,这样的处罚显然太轻了。

不过,随着“大头娃娃”事件屡屡爆雷,广东省、漳州市、连云港市等多地已经开始出手整治消字号乱象。日后,随着市场监管日趋严格,部分“消字号”产品再想通过“捷径”赚黑心钱,或许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