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 >

陆建新:以“工匠精神”建万丈高楼

来源: 晶报   2020-12-14 09:17:56

陆建新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2月14日讯(晶报记者 刘红豆/文、图)工匠,是坚持不懈者、精雕细琢者,其核心是一种“精神”,是把工作或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信仰的追求。深圳,一座短短30多年里迅速长“高”的城市,这里高楼林立,流光溢彩: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一个个城市地标,不断书写着深圳的新高度。而这些著名的摩天大厦背后,都联系着一个名字——陆建新。他是“鲁班精神”的传承者,也是一位浑身充盈着“工匠精神”的建筑人。作为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拥有38年建筑从业经验的陆建新,创造了3600米超高层建筑施工总高度,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高度不断攀升的全过程。那么,在陆建新的字典中,“工匠精神”有着怎样的内涵?38年的建筑往事,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12月11日,“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陆建新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畅谈城市建设故事,讲述承建不同时代“第一高楼”背后的坚守与初心。

“竹楼宾馆”的苦与乐

陆建新与深圳的缘分从一封信开始。陆建新在现场回忆道,1982年,18岁的他在荆门市三三〇水泥厂工地工作,那年他收到了同事的一封来信,信中说他们正在一个靠近香港、叫深圳的地方建一栋50层、160米高的楼,那栋楼名叫国贸大厦。当时只见过五层高楼的陆建新顿时心生向往。“开始以为靠近香港的深圳也是一个繁华的地方,但刚来就发现整个城市一眼就望到头,满是低矮的楼房、泥泞的道路、简陋的工地。”站在国贸大厦的基坑边上,陆建新看着周围寥寥的几栋楼,注意力被挂在七八层楼上的标语所吸引——“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条标语也为他接下来几十年的工作写下注脚。

“完成高标准的偏差,背后的经历并不那么轻松。”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那些打拼的岁月对陆建新来说仍历历在目。在建国贸大厦时,大楼高度差不多100米、20层楼高了,却没有电梯,陆建新与同事只能从用钢管架搭的简易楼梯爬上去,开工前就能花掉不少力气。为了准确测量,陆建新曾在300米高空走过钢梁,每走到中间,钢梁就会摇晃,他只能“一只手操作仪器,另一只手抓能够抓住的钢柱,20分钟之后挪开,松开手后,手心的位置都是汗水。”

陆建新把当时在工地居住的毛竹简易房戏称为“竹楼宾馆”。“碗口那么粗的毛竹捆着竹篾片,搭出两层楼,晚上上夜班的人走一步,整个棚子都在‘嘎吱嘎吱’边响边晃。”陆建新在现场展示了“竹楼宾馆”的老照片。住在“竹楼宾馆”的日子对他来说很特别,白天在工地埋头苦干,晚上在“竹楼宾馆”睡觉,偶尔去繁华的东门老街逛逛。夏天很热,没有空调降温,台风一来,整个棚顶都能被吹飞,陆建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虽然这段日子条件艰苦、工作辛劳,但对于深爱着建筑工作的他来说,可以在工地上亲眼看着大楼一天天地长高,心里却是甜的。

严谨而创新的“匠心”内蕴

笃行“工匠精神”不是躺在“功劳簿”上“啃老本”,而是以勇毅之心,创新不止,攻下一个个难题,攻克一个个堡垒。建设平安金融中心项目时,陆建新遇到了许多挑战和阻碍。他说,塔吊一般情况下是装在大楼中心的核心筒内,只能装2台,而在平安项目上,为节省用工时间,陆建新只得大胆带领团队突破常规,研发设计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系统,使得塔吊数目增加到4台,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这一做法在国内外建筑业还没有过先例。随着楼体不断长高,塔吊要跟着爬升,按照既定方案爬升,会严重影响进度。陆建新前思后想,拿出了一套吊挂拆卸的新办法,整个算下来比原方法缩短工期96天,节约堆场600平方米,整体技术节约1000余万元,吊挂拆卸的方法还得到了发明专利。

同样在这个工地,陆建新还带领团队创下了“国内第一立焊”“国内第一仰焊”“国内第一厚焊”等施工技术纪录。截至目前,经过专家评审,这个工地上已有两项创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无数失败的产品和惨痛的事故,都在重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教训,“严谨”二字正是衡量“匠心”的标尺。陆建新在大屏幕上展示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和记账本的照片,每天的重要事项和费用支出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清清楚楚。陆建新对管理细节的执着,往来函件中的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他的解释是:“项目管理绝无小事,必须用百分之百的认真对待。”正是因为“一毫米都不能差”的态度,在陆建新主持参与的项目中,从160米高的国贸大厦到如今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从顶端到底部的垂直度偏差都始终控制在20毫米左右。陆建新说,不管自身的工作多繁忙,不管面临的任务有多艰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把高精度的“尺子”,用来耐心细致地推敲一个个细节,事无巨细地琢磨一个个变数,用别人难以理解的“严谨”与“苛刻”,投入与工程有关的每件事。

从“深圳速度”到“城市温度”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便有了不同的内涵。2020年初,全国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市决定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要求,加快建设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2月上旬,陆建新便主动请缨,拖着行李箱率先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施工现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工序交叉难度大的问题,他严格把关,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疫情防控等方案一次成型,争分夺秒,三天三夜完成应急医院建造图纸,为应急医院的如期建成提供了坚强保障。在这里,他跟480多名管理人员、1万多名工人日夜奋战,一座有着1000个病床位、高标准负压的院区,仅仅用了20天就建完了。

向着“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目标,深圳的建设者们正从“深圳速度”不断拥抱“深圳温度”。“我们正在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大量推进民生工程,比如学校、医院、保障房等装配式建筑,以及城市绿道、旧城改造项目等。”陆建新介绍道,近年,中建科工在宝安修建了滨海廊桥,修建了高架路,到了晚上,居民可以顺着高架路到海边公园区散步、健身,此外,还在厦门修了7公里长的空中自行车道,为市民打造“城市绿岛”,提升生活“幸福感”。同时,陆建新与中建科工集团还重点关注“新基建”,在深圳承建了6座智慧立体停车库,也开始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进军。

时代呼唤“大国工匠”,事实也证明了,时代不会亏待那些具备工匠精神的工作者。2019年,陆建新荣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并作为广东省建筑行业代表登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改革开放方阵——“春潮滚滚”彩车,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2020年,陆建新获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并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回想在深圳拼搏、与深圳一同成长的岁月,陆建新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和深圳经济特区千千万万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我有幸参与了一份伟大的事业、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我用双手‘建’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这座城市也给予了我难得的人生际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