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我国2025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

来源:澎湃新闻   2021-06-12 14:47:07

原标题:我国2025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

6月12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情况。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我国准备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的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还将实施木星系的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在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底我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

许洪亮表示,目前正在制定航天发展“十四五”规划,并按照国家建设航天强国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协调发展,未来一段时期,重点提升航天科技创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继续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提升航天综合实力。将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重大工程。

其中,行星探测方面,准备在2025年前后,也就是“十四五”末左右,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的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还将实施木星系的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

在月球探测方面,“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八号。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载人航天方面,2022年底我国将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站,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空间科学试验、空间站平台维修维护等工作。

第二,不断增强卫星应用服务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继续完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配套地面设施,提升卫星对地观测、通讯广播和导航定位的服务能力。

在服务治理能力提升方面,重点是围绕建设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需求,加强卫星数据产品与服务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响应、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等行业领域进行深度的应用。

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重点要推动遥感、通信、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开发面向大众消费的新型信息消费产品与服务,丰富应用场景,提升大众生产生活品质,推动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三,重点是扩大航天合作交流,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中国政府一直秉持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积极与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航天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工程合作方面,一是要持续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深化论证和技术攻关,按计划推进中意电磁监测卫星02星、中法天文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后续星等卫星工程联合研制,促进卫星数据共享与应用。

在服务全球方面还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服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包括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等共同挑战。

在促进交流方面,充分发挥航天领域多双边机制作用,重点支持海南国际航天城的建设,鼓励科研机构、航天企业、高等院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不同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许洪亮表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